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从钱学森身上寻求“钱学森之问”

2018年04月08日
  “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钱学森晚年多次谈到的思虑。

11日是这位杰出的科学家诞辰100周年。当我们回首老一代科学家创造的辉煌,这个问题又一次盘桓在我们面前:为什么?怎样才能?

在钱老自我总结的人生“两个高潮”中,我们感悟到什么?

在北京师大附中的“钱学森纪念馆”里,写着钱学森的一段话:“在我一生的道路上,有两个高潮,一个是在师大附中的六年,一个是在美国读研究生的时候。”

钱学森曾亲笔手书一份珍贵名单,列出了给予他一生深刻影响的17个人的名字,大多是他从小到大求知路上的恩师,北师大附中的老师占到7位。

当年师大附中的景象已不能再现,但我们却能从钱学森回忆的文字里,感受到那是一个如何让少年的生命蓬勃生长的地方。

“我们临考都不开夜车,不死读书,能考80多分就是好成绩,只求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

“我们的美术老师高希舜(后来成为著名的国画大师),教画西洋画。我买不起油彩就用水彩学画,后来我画得很不错。”

“国文老师董鲁安教我们读鲁迅的著作和中国古典文学,我对用文言写文章小品特别感兴趣。”

“我们的音乐老师用一部手摇的机械唱机放些唱片,教我们学唱中外名曲,欣赏各种音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后来,贝多芬憧憬世界大同的声响,一直在我心中激荡。”

在这里所受的教育终身影响着钱学森。他说过:“6年师大附中的学习生活,对我的一生,对我的知识和人生观起了很大作用。”

这是一种什么作用呢?

钱学森的儿子钱永刚,在怀念父亲的文章《父亲拉着我的手》中写道:“他晚年虽然卧床了,但他的头脑不仅没有‘卧床’,更加关注那些影响国家前途的大事,尤其是中国的教育。他多次和我谈到这个话题。他认为中国的学校没有形成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机制。”

钱永刚接受采访时对我们说:“父亲曾经多次谈到,一个具有创新品格的人,他的形象思维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要达到一种平衡,不可能一个逻辑思维很强而形象思维很差的人具有创新能力。父亲从小在这两种思维能力上有很好的训练与积累,他28岁做出的第一篇高水平的博士生论文,就是他这两种思维能力多年训练和积累而转化成的一种质的飞跃。”

中科院院士郑哲敏早年留学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时,做过钱学森的学生,他对钱先生杰出的创新思维有着切身的感受。他回忆,加州理工学院非常自由,学生们爱听什么课听什么课。学校有各种学术讨论会,自由争辩。几个研究生因为喜欢科幻而迷上了火箭,成立了“火箭俱乐部”,钱学森是这个俱乐部最早的5位成员之一。当时火箭还是人类幻想中的东西,而5个小伙子却对火箭研制投入了巨大的心血,还曾发生过几次爆炸事故,由此被人戏称为“自杀俱乐部”。而正是这个民间组织,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早的研制火箭的小组,本来研究专业为航空的钱学森也是因这个业余兴趣转向了航天研究。

今天,在钱老母校之一的西安交大,一群以“钱学森实验班”名义聚集到一起的老师和学生,4年来一直进行一场教育实验,试图以钱学森的教育理念培育学生。

直面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副校长程光旭坦言自己的想法,说:“‘钱学森之问’包括两大部分,既指教育机构有没有按教育规律办学,又指整个社会系统是不是适合人才‘冒’出来。”

人才培养的成果无法在一朝一夕间显现,但对于他们来说,“钱学森班”意味着应该去思考些什么,探索些什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从钱学森身上寻求“钱学森之问””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