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学好”的三层境界

2020年02月04日
  学好,是教师或者亲友经常勉励学生努力的目标。这里的“学好”,与王国维提出的治学三境界一脉相通,也分为三层境界。

 

“学得好”是学生求学问道的第一层境界。包括功课学得好,成绩考得好,名次排得好,如果是研究生的话,还可能有论文发得好,工作找得好。但教与学的目标若只停留在突出显性指标的这一层境界,只鼓励学生“独上高楼”,显然不够。何况这样的“高楼”,很多时候只是因眼前目力所及、又为人可见,在表面显得“高”,对于求学的境界立意而言并不足够高。习近平总书记呼吁教育界要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五唯”顽瘴痼疾,题中之义正在于此。

 

学好(hào,四声)则是求学问道的第二层境界。读音不同,含义也不同。第二个“好”字,指的是好奇的心态,好学的习惯,好问的精神,好研究问题,好挑战现状。跟“五唯”的定量指标比起来,第二层境界虽然没有明显的量化标准,但也并非无迹可循,当学变成了人生的一“好”,终身受用不尽。“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达到这个境界,学习者方可称作是“主动学习者”。总书记说,学习对青年人来说,不仅该是“作为首要任务”,而更应该“作为一种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希望大家达到这一层境界。

 

第三层境界的学好,说的是品德、修养和价值观的学习。“德者,本也”,学习最要紧的目的就是立德树人,一个人有再多知识,有再大本领,有好学习惯,若没有第三层境界,就没有了方向、准绳和为人的基础。古人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蔡元培先生说“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清华学校校歌》也说“器识其先,文艺其从”,都彰显德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更要求“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可见第三层的“学好”境界,关系重大,值得“众里寻他千百度”。

 

三层境界的“学好”,说的是培养人的本质规律。办好教育就需要遵循规律,教人学“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只是才,更不仅仅是人手;知识、习性、德行,由外至里,三位一体,“然后君子”。

 

(作者:清华大学副校长兼教务长)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学好”的三层境界”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