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超百名院士从这里走出,同济大学112岁了

2020年03月13日
  有一所大学,因不忍国民缺医少药之苦而建,一建便与国家风雨同舟百余年。

她心痛国家桥梁重器无法自主建筑设计,倾注心力,终于为国家赢回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难得机遇。

她勇担大任,胸怀天下。

同心同德同舟楫 ,济人济事济天下。

这便是同济大学。

 

�医学济人,工学济国

 

112年前,一位德国医生来到上海,他不忍看到民众缺医少药,于是,1907年德文医学堂在上海成立。

这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1927年,国立同济大学,她在战火中诞生,与中华民族和衷共济,休戚与共,一点一点地修复着中华大地上的千疮百孔。

医学济人,工学济国。

十军工,九同济。1932年日军侵犯上海,宁可公然违背国际公约,也要轰炸上海吴淞地区。只因畏惧这所大学,和从这里走出的中国军工高精尖人才。

九一八事变后,同济学生建立同济大学抗日救国会,投身于抗日救亡宣传和请愿活动。在游行中同济学生穿着灰布义勇军制服,手执请愿旗帜,高呼:“万般有罪,爱国无罪!”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战火引燃校园。一面是轰鸣的炮火,一面是济世救国的初心。同济六次搬迁,1940年内迁至四川李庄坚持办学。六年的时间,在小小的李庄,她为共和国孕育出3000多位医工栋梁!

 

�建筑支柱,国之脊梁

 

上世纪五十年代,高校院系调整,同济大学成为土木建筑类高校的“航空母舰”,同济人便用自己所知所学报效祖国。

截止2007年,我国共建成500米以上跨度桥梁70座,同济参与了其中的41座;中国18座最大跨桥梁中,同济参与了13座。一座座桥梁连接的是现在与未来,是智慧与希望的凝结。

七十年代末,随祖国改革开放,同济也开始了“两个转变”:从理工为主的办学方式向综合性学科育人模式转变,从闭关自守的办学方式向恢复德国传统的开放性办学方式转变,为中国现代高教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页。

而这“两个转变”是由李国豪倡导并亲自组织实施的。他不仅是指引同济教育进步的一校之长,更因为有他,中国人自主建设大跨度桥梁的新时代得以到来。

90年代后同济几经合并,以新面貌将“985”"211"收入囊中。2017年,被列为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如今同济大学依旧随中国之变而变,调整总体发展定位为:确保强势工科保持领先,理科发展形成新的优势,医学学科复兴加快步伐,人文社科发展形成特色,工理医文融合交叉形成新亮点。

 

�科教济世,同济天下

 

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土木工程四次蝉联全国最佳;与上一轮评估相比,同济获得最佳的学科从1个增长到4个,环境科学与工程、城乡规划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强势突围,设计、数学、机械工程、计算机、交通运输、风景园林等12个学科同样表现强劲,入选A类。

根据教育部科技司最新公布的高校年度科研经费数据,同济大学年度科研经费高达29.4亿,位居全国高校第七。近两年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43项,资助总金额达6.45亿元。

近五年,同济大学共斩获25项国家科技奖,其中包括2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同济坐拥世界之最――世界规模最大“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行动在全国之首,在打造城市轨道交通、海底观测、地面交通工具风洞中心等重大研究平台时都成为全国第一家。

港珠澳大桥建设、南海科考、C919飞机研发,上天揽月,下乘“蛟龙”,同济都一一实现。

随着同济实力的稳步攀升,同济也不断在国际舞台亮相发声。

国际合作以对德为主到以欧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等11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众多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成为国际交流的得力平台。

 

�育人育才,不为名利只为实

 

忆古往,育医者肝胆外科和器官移植外科的主要创始人裘法祖、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中国现代城市规划教育的奠基人金石声,中国细胞学、胚胎学的创始人之一贝时璋……

一个个名字石破天惊,为后来者开山引路。有中国测绘科学奠基人夏坚白院士,不遗余力,力图将同济大学建成由医、工、理、文、法组成的综合性大学。

看今朝,有隧道与地下工程学科的奠基人孙钧,组建同济大学地下工程系;从事深海科考研究的汪品先,创办同济大学海洋地质系(现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

有建立"建筑的价值体系和符号体系"的前沿理论家郑时龄、"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吴志强;

也有首台全数字仿真计算机的总设计师周兴铭,电子陶瓷专家姚熹,“干细胞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第一届专家组召集人裴钢、心脏病学家陈义汉、车辆工程专家钟志华、计量测试领域专家李同保、机械工程大师郭重庆、地质学家卢耀如等院士坐镇四方。

除了100余位院士校友,近年同济培养出的运动员、艺术家、诗人、歌唱家,在各自的天空中如星辰熠熠生辉。

有“刘翔接班人”谢文骏、游泳健将焦刘洋,替国出战,为国争光,走上奥运冠军台;也有巾帼不让须眉,“中国夜莺”的女高音歌唱家朱逢博;摄影成瘾的旅德艺术家王小慧;爱上表演的“祝无双”倪虹洁……同济,不断给人带来新的惊喜!

桥梁建筑,是同济这所大学落在祖国大地的一个个烙印,家国情怀,是同济这所大学古往今来不曾忘却的担当。因时变却不浮躁于世,承厚重却不固步自封,这就是“同济大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超百名院士从这里走出,同济大学112岁了”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

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一般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保健和心理防卫知识等。   2.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意志品质、学习品质、自我意识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自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