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吴良镛:“执着”一辈子的建筑大师

2021年10月31日
 

吴良镛,建筑学家,江苏南京人。1944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获工学士学位。1948―1950年在美国匡溪艺术学院建筑与城市设计系学习,并获硕士学位。1950年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建筑系任教至今。199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在建筑教育领域作出了杰出贡献,多次获得国内外嘉奖,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此外他主持参与多项重大工程项目,如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天安门广场扩建规划设计、广西桂林中心区规划、中央美术学院校园规划设计、孔子研究院规划设计等。其中他主持的北京市菊儿胡同危旧房改建试点工程获1992年度的亚洲建筑师协会金质奖和世界人居奖。

 

 

看了以上这段“简介”,我相信您一定跟我一样,实在钦佩这位与钢筋水泥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人。

但是,吴老仍不知足。问他目前最大的愿望是什么,他说:“身体能更好一点,还能工作,还能去没去过的地方跑一跑。”

这就是“执着”的吴良镛。

 

执着于“清华”

从进入清华学习开始,吴老一直从事建筑教育工作。1946年,抗战胜利后,吴良镛协助梁思成先生在清华大学创办建筑工程学系。建系初期,梁思成在美国讲学,只有林徽因教授与吴良镛二人执教。1947年梁先生讲学返校后,逐步在教学中开始增加欧美现代建筑教育内容。1948年夏,经梁思成推荐,吴良镛赴美,在当地著名的建筑艺术学院进修。1950年当他获得该学院硕士学位时,梁思成来信:“新中国急需建设人才!”他毅然回国,重新执教清华。

1951年,吴先生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呼吁重视建筑教育,建议“更有效地、更多地培养基本建设的生力军”,其后又多次提出建筑专业和建筑教育要结合实践等建议。

 

执着于“教育”

80年代以来,吴老悉心研究现代西方建筑教育的成就与不足,总结了我国建筑教学发展的经验教训,提出了对中国建筑教育的系统设想与建议。在他的积极推动下,1988年清华大学建筑系改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培养出一批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园林学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他所致力探索开辟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教学道路,也为推动教育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

鉴于他在建筑教育领域做出的贡献,1996年被授予国际建协教育评论奖。

对于建筑教育的热爱,吴老认为都是从梁思成教授身上所学,“从梁先生身上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耳濡目染到他对中国建筑的热爱,对专业的钻研,对学生的诚恳。”

 

执着于“改变”

作为中国“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吴老认为,当今科学的发展需要“大科学”。他举例说,“过去我们以为建筑是建筑师的事情,后来有了城市规划,有关居住的社会现象都是建筑所覆盖的范围。”

“现在的城市建筑存在多方面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能就事论事,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吴老说,通过从聚居、地区、文化、科技、经济、艺术、政策、法规、教育、甚至哲学的角度来讨论建筑,形成“广义建筑学”,在专业思想上得到解放,进一步着眼于“人居环境”的思考。

现在整个城市文化规划有着严重的误区,做得好就代表城市的高潮,做的不好就是一个记录。城市文化是各方面文化的一个结晶,尽管现在有《中国建筑史》,《中国城市史》,《中国园林史》等,但代表城市文化或村落文化的专门研究依旧欠缺。目前吴老和其团队就这个“欠缺”,完成了《中国人居史》的初稿。

“我们应宣传城市文化,激励人类往下一个更高的领域发展。”谈及感兴趣的领域,吴老依旧满怀热情。

“我想对现在学建筑或将来想学建筑的学生们说:对事业要充满激情,对理想要不断追求。”

吴老边说边在身前轻轻挥舞着手臂,我似乎看到他描绘出了一幅画,那是他描了一辈子的建筑草图。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吴良镛:“执着”一辈子的建筑大师”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一般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保健和心理防卫知识等。   2.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意志品质、学习品质、自我意识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自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