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诺贝尔奖与华人―吴大猷教出双杰不居功

2022年07月27日
   

华人在诺贝尔奖上大放异彩,起源于1957年的杨振宁、李政道。二位得主皆师出台湾前“中央研究院”院长吴大猷之门。杨、李都说过,因为有吴大猷当年在西南联合大学的教导,日后才有机会得奖。

有“中国物理学之父”美称的吴大猷,南开大学毕业后,赴美国密西根大学物理系深造,二年后就取得博士学位。他曾任台湾科学发展指导委员会“主委”、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2000年以93岁高寿过世。

1940年代抗战时期,北京、清华和南开大学在昆明成立西南联大,杨振宁、李政道先后受教于吴大猷。就读研究所的杨振宁,原本就属“天才型”学生;吴大猷在“古典力学”课程结束时,拟了十几个论文题目给学生,杨振宁选的是“以群论讨论多元子分子的震动”,也意外促成他10多年后拿下诺贝尔奖。

李政道当年也转学到西南联大,他求知欲望盛、反应也快,功课、指定要读的书总是很快就完成,还希望向老师要更多,让吴大猷印象深刻。后来政府要选派优秀人才赴美留学,吴大猷就推荐李政道。1946年李到芝加哥大学读物理,3年后就拿到硕、博士学位,当时接近25岁的他,成为该校最年轻的博士。

杨振宁、李政道后来合作研究,于1957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得知获奖,杨、李二人都提笔写信给吴大猷表达感谢。杨振宁在信中写道“我要向您表示由衷的谢意,为了您在1942年曾引导我进入对称原理与群论这个领域,我以后工作的大部分,包括关于宇称的工作,都直接或间接于15年前的那个春天,从您那里学到的概念有关。这是多年来我一直想要告诉您的情意,今天或许是最好的时刻。”

得意门生获奖、在科学界做出贡献,身为老师的吴大猷却不愿居功。他曾在著作中表示,只是刚好在对的时间点遇到他们,他说,杨振宁、李政道就像二颗钻石,“不管放在哪里,终究还是钻石。”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诺贝尔奖与华人―吴大猷教出双杰不居功”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

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心理健康知识,一般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心理健康标准、心理保健和心理防卫知识等。   2.培养学生优良的个性品质个性品质是学生心理素质的核心内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意志品质、学习品质、自我意识等。意志品质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高度的自觉性、坚定性和自制性,...

科教兴国 民富国强

  科学属于全人类,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只有共同掌握了科学知识,才能凝成一股征服自然的巨大力量,推动社会前进。   茅以升――桥梁专家。1896年1月9 日生于江苏无锡。1955年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任何一门学科发展的原始动力都是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   赵其国――土壤地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