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名校名师 > 正文内容

讲台上的陈寅恪

2023年12月11日
   

20世纪30年代,陈寅恪任教于清华大学。那时,每当上课铃响后,便有一位穿着皮袍,外面罩以蓝布大褂,头上戴着一顶两边有遮耳的皮棉帽,右手拎着一个蓝布大包袱,走路一高一低,相貌稀奇古怪的纯粹国货式的老先生彳亍而来,这就是陈寅恪。

一位名闻天下的大学者竟被学生们称为一个“纯粹国货式的老先生”,其样子之滑稽有似于乡村的跑账先生,或旧时的书贩子。他先把要讲的内容满满地抄到两个黑板上,然后坐到讲台前的扶手椅上,开始讲课。他讲课的时候,总能营造出一种境界来,带学生穿越数千年历史、置身于汉唐时期的繁华盛世中。他的记忆特好,讲课时所引用的知识,从不翻书,张口就来,如数家珍,而且连出处都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好奇的学生记下他所引用的知识,过后专门去图书馆去查,结果千真万确,一点不差。于是,学生们送给他一个雅号“活辞书”或“活字典”。

陈寅恪先生的授课很有特点,不同于一般,讲到激动或情深处,他会长时间地紧闭双眼,仿佛整个人都沉浸在自己所授的内容之中。他在课堂上会点名叫学生朗读课文,哪怕是读错一个字,都必须停下来重读。再小的脱漏也逃不过他的耳朵,那些文章典籍就像长在他心里一样。

他在清华的课堂上说“四不讲”: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过去讲过的,也不讲。这是何等的学术自信!

国学大师季羡林回忆说,听陈寅恪讲课,简直是一种无法比拟的享受。时光荏苒,岁月老去,我们永远也没有机会能听到陈寅恪先生授课了,我们只能从文献史料的记录和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回忆中,体会那种无法比拟的享受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讲台上的陈寅恪” 的相关文章

上海人

                         ...

北大之精神

     今日为母校二十九周年纪念,令人发生深切之印象。现学校既受军阀之摧残而暂时消灭,但今天之纪念会,仍能在杭州举行,聚昔日师友同学至二百数十人之多,可见吾北大形质暂时虽去,而北大之精神则依然存在。   回忆母校自蔡先生执掌校务以来,力图改革,五四运动,打倒卖国贼,作人民思想之先导。此种虽斧...

中国教育忧思录

      丘成桐,1949年出生于广东蕉岭。在香港就读于沙田小学,培正中学和香港中文大学,主修数学。仅3年就修完全部课程,进入美国加州柏克莱分校,追随时代微积分几何大师陈省身深造。1978年,年仅29岁时攻破几何学上的难题--"卡比拉猜想",轰动国际数学界...

师道尊严

  中国人分析日本发达和成功的原因,多半会举出日本人勤奋、日本模式的管理、团结和协作精神、善于吸收别人的优点等等。而日本人回答这个问题,则往往说日本最重视教育。的确,即使在战后最艰难的年代,人们勒紧肚子也要发展教育。到今天,像日本这样人人有文化,家家订报纸的国家,已是世界罕见的奇迹。与此相应,整...

什么是人文精神?

    大学的教育,说到底是一种人文的教育。大学是养育人文精神的地方。象耶鲁大学, 理工科在美国仅仅是二、三流水平,但一直被视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关键在于她为 学生所提供的人文教育。杨振宁讲如果一个大学的系在国际上排名前二十就是一流, 这话不假。但即使有若干这样的系,没有良好的人文教育...

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

     在教育部去年下发《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之后,全国各地教育系统纷纷加大了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力度,并加快了信息技术教育在中小学的普及步伐。福建省教育厅迅速成立了“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导小组”,并于6月5日召开全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同时出台了《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