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木:毛泽东这些读书作文心得,当认真体会
引语:
学古文写作当从韩愈起步;学今文写作当以“老三篇”为范本;学经济当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底色。
文章的任务不是为了解释问题,更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学和卖弄聪明――这是小聪明,而是重在解决问题。解释问题可有千万种方案,而能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只能是少数几种。不解决问题的解释――列宁说“它无疑的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1]――是没有实质意义的。正如人饱时会对“饥饿”问题有千万种解释,而当自己真正面对饥饿时,可形成解决方案的解释可能只有几种乃至一种。写出最接近解决问题的文章,就是我们需要的好文章。
梁启超文章多属前者,它激情万丈――这对青年人很有吸引力,但空论较多,于事无补。毛泽东年轻时“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2],1936年毛泽东回忆说有一个绰号叫“袁大胡子”[3]的国文老师劝他少学梁启超,多学韩愈,这话对毛泽东帮助很大。[4]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曾说“梁启超写政论往往态度不严肃。他讲究文章的气势,但过于铺陈排比;他好纵论中外古今,但往往似是而非。他自己也承认有时是信口开河”;“梁启超那个时候写文章的人好卖弄‘西学’,喜欢把数学、化学、物理和政治相提并论,用自然科学的术语来写政论,常常闹出许多笑话。”毛泽东进而发论说“写文章尤其政论文章最忌以势吓人,强词夺理”。[5]文风如人,梁启超那能生事而不能成事的高亢作风,促成了震惊中外的“戊戌变法”[6],但当他将光绪推向变法的高峰时,却发现他留在光绪及其变法事业前面的只有纵身跳崖一途了。
毛泽东说“韩愈的古文对后世很有影响”[7],据龙伯坚《回忆〈新湖南〉》称:“1950年夏,我到北京开会,受到毛主席的单独接见。毛主席的记忆力最强。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对于唐朝韩愈(昌黎)的一些主要文章能背诵如流。这次会面时,他还对我说,仍然能背诵好多篇韩昌黎的文章。”[8]毛泽东这些读书作文心得,我们后生们当认真体会。
学古文写作当从韩愈起步;学今文写作当以“老三篇”[9]为范本;学经济当以马克思的《资本论》为底色。
[1]列宁:《谈谈辩证法问题》,《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715页。
[2]1910年毛泽东进入湘乡东山高等小学堂读书,喜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毛泽东后来说他那时“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转自盛巽昌、欧薇薇、盛仰红:《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页。
[3]“袁大胡子”,即袁仲谦。前清举人,1914年为湖南一师国文教师。
[4]1936年毛泽东在保安接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说他青年在湖南一师时“学校里有一个国文老师,学生给他起了个‘袁大胡子’的外号。他嘲笑我的文章,说它是新闻记者的手笔。他看不起我视为楷模的梁启超,认为他是一个半通不通的人。我不得不改变我的文风,去钻研韩愈的文章,学会了古文的措词。所以,多亏袁大胡子,今天我如果需要的话,仍然能够写出一篇过得去的古文”。薜泽石:《听毛泽东讲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84页。
[5]吴冷西著:《忆毛主席――我亲身经历的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片断》,新华出版社1995年版,第163页。
[6]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变法历时103天终归失败。改革派遭到清洗,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
[7]薜泽石:《听毛泽东讲史》,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第284页。
[8]转自盛巽昌、欧薇薇、盛仰红:《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98页。
[9]“老三篇”,即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三篇文章。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