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建设世界第一流的大学
面对新世纪,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除了硬件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是否也同样有一些在软件上着眼,着眼于长远发展之举。比如一方面,国家的211工程的硬件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有网络教育和英语教育的软件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我个人以为,网络教育和双语教育可能是我国高等教育整体规划的两个必要条件。解决了,一个普通的地方大学,也可以超越国内第一流大学,而直接在同一起跑线上与世界第一流大学竞争。
第一,是网络教育发达。高等教育的师生能否在拥有充足的信息资源后,具有足够能力将信息资源充分开发。目前各高校大部分已经开通了校园网,具备了网络教育的物质基础,但能否在建设的同时,有些研究,使硬件建设完成后,网络能迅速进入每一个老师和学生的教学和科研中,提高教育科研的效率,使网络教育形成为教育意识的一部分。这里,我想,给每一个人一个支点和一个足够长的杠杆,他都可以撬动地球。现在的情况是我们这个杠杆是肯定有了,还在于人用。我们的每一师生能够把网络这根杠杆充分利用,从而可以少走弯路,以站在巨人肩膀之上,再不懈努力,成为巨人。
从长远来看,能否达到“教育中,学生能够终身受益的,是学会如何在知识的大海里取宝,而不是仅从大海中取一杯水。”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一个地方大学也可以超越国内重点高校,和世界第一流大学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这一点,占国内大学大多数的地方大学反而有优势。网络教育的试点是否可以从他们先开始这个是比较容易取得成功的。因为这里一切都是新的,反而好做。
第二,是英语教育向双语教育的转化。语言过关,是与世界第一流大学争雄的必要条件吧。谁能为天下之下,改革学制,学生先一年专攻英语,然后再开大量之英语讲授的专业课,可以遍请天下大师,包括世界的NOBEL PRIZE WINNERS。这样,高等教育的工作语言就是汉英双语。师资来源就不是限于国内,而是在世界范围内挑选。可能的话,相当课程均为国外优秀教师用英语授课,科学研究更能广纳欧美英才,高教投资回报就有了可靠的保证。当然,这也需要新的配套管理。
个人以为,在高等教育阶段实行双语教育,风险要小一些,成功的可能性也更大一些,见效的也快些。拿来中西文化的精华,建设新文化,方能立中华复兴之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以建设世界第一流为名,以酝酿中华新文化为实,以网络教育和双语教育为基,个人感到为我国教育大势所趋,亦为人心所向。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