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内容

知识经济的学生观

2004年01月15日
    一.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
  传统的教育思想把学生当成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容纳知识的容器,学校普遍流行注入式的教学模式,把正常的师生关系即人与人的关系扭曲为人与机的关系,因此,出现了教育领域里见物不见人的怪现象历史发展的今天,应该看到,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最富生命力、生命色彩最丰富斑斓,生命成长最为迅速、最为重要的一段时间,我们没有理由不归复学生应有的生存自由和正常的生命角色。学生,作为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因素,他有血有肉,充满智慧和活力,富于想象和情感,是集生活、学习、审美为一体的完整的、活生生的人。视学生为僵化的工具,抑或视为充满活力的人,这两种学生观鲜明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工具性向生命性转变,是现代教育思想的重大转折和革新,是历史进步和人类文明的标志,是知识经济时代对教育的深切呼唤。
  二.学生是具有发展意义的人
  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劳动者对知识的不断获取、不断更新和不断运用,即自我发展能力。学校教育必须树立终身发展的学生观,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智能结构,培养其开拓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确立发展变化的学生观,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潜能发展观
  每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其身上都存在着“不完善”和“未确定性”。教育工作者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开发和利用,通过教育不断培育和扶植他们身上的“生长点”,把他们存在着的多种潜在发展可能变成现实。不能把学生看死、定型化,要坚信,即使是最差的学生,只要我们为之创造条件,其潜能终将会被开发,其素质也将得以完善。
  2.动态发展观
  它要求教育工作者不能孤立静止地看待学生,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人生的成长,站在人生发展的制高点对其动态生成进行智慧的选择和高超的把握,对他每一个可能素质作出有效指导,使之转化为现实素质,并促进下一步素质向更高现实转化,依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成持续发展的巨大动力,推动个体综合素质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3.全面发展观
  知识经济时代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全面素质的综合性人才;而人的全面发展会推动知识经济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认真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确立全面发展的学生观,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发展的全面素质,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学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性。理然,学生也是具有社会意义的人,用联系的观点来看,学生是社会系统不可分割的一分子,他既作用于社会,也反作用于社会。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作为有目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学校教育,不仅要着眼于让学生适应现代社会,更重要的是放眼长远,而向未来,面向世界,强化时代和社会发展意识,确立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特续发展、终身发展的社会价值观,克服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隔离的缺陷,广开校门,大胆引进,有选择地吸收来自社会的各种积极因素的影响,使学校教育赶上和超过社会发展的节拍。
  学生不仅属于学校,更属于社会,对学生进行合理定位,突破校园四角天空的束缚,置学生于社会大熔炉之中,让其学习、生活、成长,走在时代发展的最前列,提高学生个体与自然及未来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这是当前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四.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不是包括家长、老师、同学在内的任何一个人的依附。学生的独立意义具体表现为:
  1.能动性。老师并非学生的拐仗,要坚信甩掉拐仗,学生也一定能走路。脱离了老师过多、过细的指导,学生同样能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自我评价,从而体现出较强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2.差异性。纵向而言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学生个体每时每刻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此时与彼时不会相同;横向而言,不同姓名、不同性别、不同的成长经历使学生群体中的每一个体都迥然各异,此人与彼人也绝不会雷同。
  3.创造性。创造是人类的本质,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不断否定、不断创新的过程。学生身上蕴藏着无限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教育的核心内容,教师要充分认识每一个学生所具有的独立意义,并用以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就是有个性的人,有个性的人一定是有价值的人,有价值的教育一定是高度发展学生个性的教育。我们要高度重视学生个性,关于发现个性,研究个性,培养个性,发展个性,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灵活多变的措施和策略,分类分层施教育,使之“各尽其能”、“人尽其才”,从而培养出符合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多种类型的创造性人才。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知识经济的学生观” 的相关文章

国外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如何处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成长的关系  问题是使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体系,还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问题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策略,一是由教师系统的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对这些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掌握。这种办法类似中国现有的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灌输。另一个...

孩子能不能搞研究

    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   美国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理论是……”“我的结论是……”   在中国人眼里,这些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或丫头,口气大得不得了。   我在国内当工人的时候,写过几个"电影剧本"。有一次...

我们如何建设世界第一流的大学

  面对新世纪,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除了硬件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是否也同样有一些在软件上着眼,着眼于长远发展之举。比如一方面,国家的211工程的硬件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有网络教育和英语教育的软件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我个人以为,网络教育和双语教育可能...

谈谈中国的考试、教育和用人

  考试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一个孩子到底怎样,需要一定的测量手段,以便获得客观的结论。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测量的客观性从来都是成问题的,鉴于偶然性的存在可能造成显著的差距,中国的教师们聪明地发展了臭名昭著的题海战术,试图指望孩子们接触一切可能的题型,以便应付一切“意外”。尤其重要的...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管窥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的现代化特征  综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征:  (1)教育对象普及化。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他们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例如,美国在州地方当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