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内容

创造素质――21世纪育人焦点

2004年01月23日

  人才的创造素质,是人的多项素质的核心。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创造力,唯有抓住了这个问题,素质教育才抓住了根本。
  一.21世纪呼唤创造性人才21世纪是激烈竞争的世纪。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国民创造力的竞争,是创造性人才的创造速度和创造效率的竞争。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说: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民族缺乏独创能力,就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日本政府早就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因为在未来的新世纪,没有创造能力,就只能跟在别人背后爬行,甚至失去生存的权利。
  二.传统教育扼杀人才的创造性解放以后,我国沿用了苏联的教育体系,采用了传统的教育方式,只注重知识灌输,不注重技能的训练;只注重动脑能力的培养,不注重动手能力的锻炼;以考试为手段、以高分为目标,使学生偏重死记硬背、照本宣科,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以致学生的质疑能力差、辨识能力差、冲击能力差。杨振宁教授有个评论:“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教授也认为:“中国的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很好,但是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两位学者的评价,一针见血地打中了我国传统教育的要害。
  三.创造性人才应有的素质
  首先,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应养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的意识;应该善于发现并提出问题,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
  其次,应该学会创造思维,能够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从而使思维具有一种“超前性”。
  第三,应该具有创造力占具备宽广而扎实的基础知识、广博的视野,以及善于综合、开拓新颖域的能力,掌握创造新知识的方法论。第四,应该具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具备献身科学、献身人类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坚强意志、具有敢闯、敢冒风险、敢于怀疑和批判的科学精神,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
  四、大力培养创造性人才
  1、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受到历史和习俗的熏陶,传统文化的消极影响仍然存在,人们往往循规蹈矩、按部就班、谨小慎微、墨守成规。传统的教育观念崇尚经验,反对创新;崇尚权威,反对怀疑;崇尚跟随,反对超越;崇尚持平、反对冒尖。这种观念下培养出来的人,只能是俯首帖耳唯命是从的“小绵羊”,而不会是独立自主、驰骋疆场的“千里马”。
  2、更新教育目标,实施创造教育应该把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创造教育仍然强调知识的积累,因为知识是创造的基础和前提,但更应该重视知识结构的优化;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但更要强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在各级各类学校里普及“创造学”知识。
  3、教师要启发性地“教”教师的职责主要不在于“教”,而在于指导学生“学”;不能满足于学生“学会”,更要引导学生“会学”。教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不要再教,最终使学生从不教不会成为无师自通。对学生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激励思维。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
  4、学生要探索性地“学”’学习新的知识,不能永远依靠老师,也不能盲目迷信书本。要懂得“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学生应该勇于质疑问难。学问学问,一是学,二是问。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就是说只注重学习而不注重思考与运用,就等于什么也没学到。只有通过提问、思考和探索,才会学得更扎实。
  5、改革考试制度传统的考试制度,对记忆型学生有利,不少学生可以“临时抱佛脚”而取得高分,这对全面发展学生的各项能力是不利的。要把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入总分,以激励学生开发自己的创造力。社会进步与时代要求已经把教育的最高目标定位到培养创造性人才。创造教育在我国刚起步,前途必定是一片辉煌。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创造素质――21世纪育人焦点” 的相关文章

国外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如何处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成长的关系  问题是使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体系,还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问题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策略,一是由教师系统的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对这些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掌握。这种办法类似中国现有的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灌输。另一个...

孩子能不能搞研究

    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   美国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理论是……”“我的结论是……”   在中国人眼里,这些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或丫头,口气大得不得了。   我在国内当工人的时候,写过几个"电影剧本"。有一次...

我们如何建设世界第一流的大学

  面对新世纪,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除了硬件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是否也同样有一些在软件上着眼,着眼于长远发展之举。比如一方面,国家的211工程的硬件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有网络教育和英语教育的软件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我个人以为,网络教育和双语教育可能...

谈谈中国的考试、教育和用人

  考试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一个孩子到底怎样,需要一定的测量手段,以便获得客观的结论。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测量的客观性从来都是成问题的,鉴于偶然性的存在可能造成显著的差距,中国的教师们聪明地发展了臭名昭著的题海战术,试图指望孩子们接触一切可能的题型,以便应付一切“意外”。尤其重要的...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管窥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的现代化特征  综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征:  (1)教育对象普及化。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他们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例如,美国在州地方当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