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内容

批评权重要 批评的环境更重要

2009年08月30日

  事实上,现在的老师,已经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了,“传道”也者,基本上是每一个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空白,“授业”的任务也非老师能够独立承担,剩下的主要事情就是“解惑”。在老师使命不知不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授予的“批评权”,自然没有充分运用的土壤。

  也好,社会分工嘛,现代化嘛,全社会形成一个分工清晰的教育链条,也是大势所趋。这就要求承担“传道”、“授业”等各个环节,都能像老师那样,同样获得“批评权”,才能使学生接受“批评是伴随成长的必要手段”这一基本常识,才能使学生在老师批评的时候不至于产生接受不了的压力。没有与学生成长相伴随的批评环境,一味让老师行使“批评权”,特别是对于那些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的学生,岂非意味着激化师生矛盾?

  想想看吧!如果你是一个学生,在你成长的不同环境、不同阶段,你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和父亲母亲,是否在一些关键时段行使了批评权,使你能够不断地修正错误、并接受“人的理性可以接受批评”这一基本事实?如果你是孩子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你们可曾克服自己的溺爱心理,对视若掌上明珠的孙辈行使过批评权?如果你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你们又怎样行使了你们的批评权,一方面敦促祖辈更放松、更大胆地替自己“修正”孩子的行为、态度和思维,另一方面针对孩子的具体事例以身作则地行使批评权?你们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你们担心孩子还小,不能接受过强的批评压力,在孩子的心理、情绪成长等各方面,你们不是有意无意地行使了“过度保护”的权利了吗?

  老师的“批评权”,是在学生们把接受批评视为当然理性的前提下行使的,是在学生们接受了大量“被批评”的实践上进行的,是在学生的家长们充分验证了批评效果的共识下得以实现的。没有与学生成长相伴随的“批评环境”,单单班主任老师“批评权”的行使并不能给素质教育带来更多的曙光。

  因此,为改善“老师权”而反思和努力的,不应当只有教育部,全社会都应当承担起这个责任。“批评权”重要,但“批评的环境”更重要!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批评权重要 批评的环境更重要” 的相关文章

国外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如何处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成长的关系  问题是使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体系,还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问题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策略,一是由教师系统的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对这些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掌握。这种办法类似中国现有的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灌输。另一个...

我们如何建设世界第一流的大学

  面对新世纪,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除了硬件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是否也同样有一些在软件上着眼,着眼于长远发展之举。比如一方面,国家的211工程的硬件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有网络教育和英语教育的软件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我个人以为,网络教育和双语教育可能...

谈谈中国的考试、教育和用人

  考试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一个孩子到底怎样,需要一定的测量手段,以便获得客观的结论。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测量的客观性从来都是成问题的,鉴于偶然性的存在可能造成显著的差距,中国的教师们聪明地发展了臭名昭著的题海战术,试图指望孩子们接触一切可能的题型,以便应付一切“意外”。尤其重要的...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管窥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的现代化特征  综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征:  (1)教育对象普及化。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他们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例如,美国在州地方当局有...

回到育才,超越育才――当今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育才遗产是当今中国教育改革的最佳范本   晓庄师范是陶行知实践乡村教育的一个起点,也是陶行知实践生活教育的一个最早的基地。只是因为晓庄,生活教育运动才终于有了自己的物质依托,才走向全国。正因为如此,后来的史家对晓庄师范予以高度关注,晓庄研究成果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