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花钱与花心思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培养人是要花钱的,但是更要在懂教育的基础上花心思。仅有钱是堆不出一个好教育的。
办好教育,应该先花心思再花钱。否则,就会不断地出现劳民伤财的蠢事,比如全国各地大搞教育“大跃进”,建教育城,成本大增的同时,将学生由“人”变成只能够像养鸡与养猪数头数的教育。
花心思首先就要思考教育的内涵。教育为何?教育何为?心中有一个教育目标。这些问题非得花一番心思不可的。教育首要的问题是要弄清教育哲学问题,要将人与社会的那些关系弄清。古今中外那些思考人与社会的经典名著,并不是无用的书,而是我们值得好好“花心思”的园地。现在一些教育改革者,常常一上来就要求“操作细节”,在完全没有弄懂教育的内涵的情况下,就急急忙忙地“操”。把教育改革变成单纯的技术主义的改革,正是这种诉求的结果。
教育是最忌讳急功近利浮躁思想的事业。那些将教育精密地算计为金钱与权力的筹码,视为荣誉与官位的手段的人是永远也办不好教育的。先花心思再花钱,就容易花少钱办好教育,能够把钱花到点子上。在这个问题上,需要认识清楚的地方在于,第一,教育是值得大大花钱的事业。第二,只有花好了心思,教育的钱才花得值。好钢才能够用到刀刃上。
教育花心思的地方就是教育公平问题,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育,平等第一,然后才是其他。作为政府层面来说,思考如何使教育变得公平,这才是大的方向。现在的问题却是把心思花在教育如何产业化,如何把一间学校打造成窗口学校、示范性学校,再考虑如何把这间窗口学校示范性学校变成政府的摇钱树,来掏平民的腰包,支持地方财政公车开销与公款吃喝之类。这是目前教育最严重的问题。
其实作为基础教育来说,只要做到了教育公平,就等于有了教育的真正生命活力。凡有教育公平的地方,就会有社会的真正和谐,也才会有社会的真正文明。办教育固然不能够没有钱,但是,钱并不是第一位的。日本二战结束之后,整个国家只有两个城市没有被美国的轰炸,从二战日本的纪录片来看,当时的日本,整个国家变成了战争的一片废墟,但是就是在这片废墟上,日本凭着美国人为他们订立的宪法条款:“日本国民有因其能力平等享受教育的权利”,六十多年来,正是对这一条宪法条款的尊重与认真执行,他们拥有了世界一流的教育与世界一流的社会。教育的问题有时是很奇妙的。她不在于钱多钱少,而在乎公平公正。像日本二战结束的时候,重新建国,整个城市常常连一间完好的房子用于做教室都找不到,学生们常常只有在露天里上课。但是,只要每一个学生都如此,那么,人们的内心就仍然能够接受,否则,一边是穷人的贫民窟学校,一边是超豪华的贵族学校,一边培养着学生的仇恨意识,一边培养着学生的歧视心态,办这样的教育,花再多的钱又有何意义?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因为,孩子生来是无罪的。他们出身的家庭,他们的出生地,他们与生俱来的那些东西,不是他们能够选择的。孩子们自然不能够为成年世界的不公与龌龊去承担责任。同时从社会的功利角度说,每个孩子将来都是国家的公民,每个人都会形成他人的生存环境的一部分,对一些孩子的歧视,必然导致这些孩子的仇恨,最终其实大家都生活在不安全的环境中。
日本人能够在二战之后的一片废墟上迅速地重新站立起来,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这绝不是偶然的。我们可以看看,日本二战结束的时候,当时国民党《东南日报》驻日本记者,赵浩生先生的回忆录。
在占领下的日本,作为战胜国的公民是非常舒服的,与普通日本人比较起来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拥有美军特权的人,生活上更是应有尽有。在和日本人交往的时候,哪怕送一包烟、一块肥皂,他们都会感激不尽。但是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战后日本之穷,而是他们穷得非常平等,从天皇到平民,过的都是穷日子,没有任何特权阶层。
有一次,我请日本首相片山哲夫妇和他们的秘书在“外人记者俱乐部”吃饭,主菜是美国的南式炸鸡,就是今天流行的肯德基炸鸡。每个人半只鸡,放在精致的小篮子里,端上来请客人享用。可是片山夫人只吃面包,不动炸鸡。我一再请她尝尝,她非常不好意思地对秘书悄悄说了一句话,秘书告诉我:“夫人想带回家给孩子吃,不知道行不行。”我闻听立刻告诉她请尽情享用,我会再要几份炸鸡让她带回去给孩子们吃。片山夫人站起来连连鞠躬道谢。这件事使我感慨万千,一个相国之家,居然也和老百姓一样受苦,这个国家实在不可小看。(赵浩生回忆录之二,载《大地》,2001年第18期。)
其实这段叙述的文字里蕴藏了日本二战后能够迅速崛起的全部奥秘,看看日本上到天皇首相,下到平民百姓,那种平等观念,特别是教育上的平等观念与行动,在日本孩子内心埋下了美好的种子。对照我们现在,一方面是大国办穷教育,一方面是越来越不公平的教育,在折腾了六十多年以后,我们这个噩梦还没有醒过来。现在也应该醒一醒了。
2009-12-7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