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精神 > 教育方法 > 正文内容

缅怀恩师陆士嘉教授

2021年03月10日
   

一个人一生中,对其命运有很大影响的人,除其本人和亲属外,就是老师。

由于受抗美援朝的影响,我考入北京航空学院学习飞机设计。上完大学三年级,来到我人生的第一个转折点。大学三年级教我们空气动力学的是女教授陆士嘉先生。她是学校里唯一的一位全国人大代表。她讲课生动而有条理,上课时穿一身当时很少见的浅蓝色的套装,风度翩翩。用现在的话来说,她就是我们年青学生的偶像。在放暑假前,在校园里,我遇到了陆先生。她亲切地告诉我,学校决定成立一个新的空气动力学专业,并热情地动员我去这个新专业。由于对陆先生的敬佩和对这门课的喜爱,我欣然表示同意。于是,我在大四时就转到了这个新的专业。

在北航设立气动专业,与1956年从美国回国的著名力学家钱学森先生有关,他回国后不久,就建议在北航设立气动专业。实际上陆先生和钱先生是小学同学,而且师出同门。论辈分,陆先生还高出钱先生一辈。陆先生是德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普朗特的学生。钱先生却是普朗特的大弟子冯•卡门的得意弟子。1945年,钱先生随卡门访问德国时,错过了与陆先生见面的机会,到1955年钱先生回国后,他们才重逢。从此,他们继续了这长达一生的友情。据说,后来陆先生病重住院时,钱先生每周都要给陆先生送去一束鲜花。

在这个班上,做实习时,由陆先生带我读书。她要我读德国学者希里希廷的《边界层理论》。在答疑时,陆先生用的是德文书,我用的是俄文书。她一段一段地给我对照讲解。此景此情,使我终生难忘。在做毕业论文时,她给我选择了一个她并不擅长的题目。为此,她又请了两位国内有关的著名专家给我答疑。在毕业分配时,先通知我留校任教,并要我出差。当我完成任务回校后,却又通知我,立即去钱先生领导的航天研制单位报到。后来我得知陆先生兼任这个单位的空气动力学研究室的副主任,就是陆先生推荐我来这个单位工作。从此,陆先生把我送上了为国家航天事业效力的人生之路。

毕业后,我虽然有一次曾去探望过陆先生和她的老伴张维先生(曾长期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但后因我去三线工作和陆先生身体欠佳,见面很少。1982年,我在福州参加一次学术会议,重新见到阔别多年的老师。看到她身体很好,心里十分高兴。会议结束后,我一直把她送到机场。临别时,她交待我代她去买几只当时很时髦的电子手表,我愉快地接受并完成了这个任务。可有谁知道,这是我们最后一次见面,从此永别。她在1986年就去世了。

陆先生出生在浙江萧山。1926年,她考入北京师大女附中。在完成高中学业前,她的叔叔以经济拮据为由,表示高中毕业后将不再供她上大学,同时还要她与国民党一位部长的儿子订婚。陆先生坚决拒绝了叔叔包办她婚姻,并立志靠自己上大学读书。1929年,她考入不收学费的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靠半教学半读书维持生活和学习。1938年,她克服重重困难,进入了德国哥廷根大学,成为近代流体力学奠基人普朗特教授唯一的中国女博士生。普朗特教授从来不接受女研究生,更不用说是中国的女学生。陆先生抱着“外国人看不起中国,我就一定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的信念,勇敢地向普朗特教授提出了进行考试的要求,并表示:“如果我考试成绩不好,我决不乞求。”结果她的考试成绩如此之好,使普朗特教授深感意外,于是破例地录取了她。陆先生不仅有很高的学术成就,而且她的品德真是有口皆碑。1981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委员(后改称为院士)大会,在这次会上将补选学部委员。陆先生被列入最后一轮的候选人名单。她再三考虑,决意不当学部委员。她认为:“年纪大的同志应该主动设法为中青年同志创造条件,应该让他们在前面发挥作用,我们这些人不当委员也会提意见、出主意,绝不能由于我们而挡住了他们,这样对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不利。”她力排众议,亲自写信给中国科学院,恳求从候选人名单中删去她的名字。为此,中国科学院在回信中高度赞誉了她的高尚情操。

最近,我读了陆先生的女儿张克群写的书《飞•流体力学家陆士嘉》。她在书中写道:“在中国确实有过这样一些人,她(他)们几乎未被金钱、名誉、地位糟踏过,因而纯真得几近婴儿。”继而,作者又说:“这样的人,现在还有吗?肯定有。有多少?大概跟国宝大熊猫差不多吧。”也许,我们应该更乐观些,我们可以期待,像陆先生这样的人,将会愈来愈多!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缅怀恩师陆士嘉教授” 的相关文章

国外高等教育追求的目标及实施策略

    如何处理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成长的关系  问题是使学生掌握现有的知识体系,还是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问题  对待这个问题有两种策略,一是由教师系统的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的任务就是对这些知识的消化,吸收和掌握。这种办法类似中国现有的教学方法,老师对学生单方面的灌输。另一个...

孩子能不能搞研究

    初级教育打基础,高级教育做学问?   美国孩子张口闭口就是"我认为","根据我的思考","我的理论是……”“我的结论是……”   在中国人眼里,这些乳臭未干的黄毛小子或丫头,口气大得不得了。   我在国内当工人的时候,写过几个"电影剧本"。有一次...

我们如何建设世界第一流的大学

  面对新世纪,建设世界第一流大学,除了硬件的建设,我国高等教育是否也同样有一些在软件上着眼,着眼于长远发展之举。比如一方面,国家的211工程的硬件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也有网络教育和英语教育的软件建设与高等教育发展的关系。    我个人以为,网络教育和双语教育可能...

谈谈中国的考试、教育和用人

  考试是全世界通行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一个孩子到底怎样,需要一定的测量手段,以便获得客观的结论。然而遗憾的是,这种测量的客观性从来都是成问题的,鉴于偶然性的存在可能造成显著的差距,中国的教师们聪明地发展了臭名昭著的题海战术,试图指望孩子们接触一切可能的题型,以便应付一切“意外”。尤其重要的...

中外小学美术教育管窥

  近十来年,中国美术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颁布《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之日起,以中国特色为前提的基础美术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特别是小学美术教育涉及面之广大、体系之完备让人感到欣慰。然而,与境外发达国家、地区的美术教育比较起来虽各有优劣,但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就此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

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管窥及启示

    一、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的现代化特征  综观美国、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小学艺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特征:  (1)教育对象普及化。各发达国家把艺术教育作为义务教育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认真抓好,他们在制订现代课程计划时,均把艺术教育纳入其中。例如,美国在州地方当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