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际合作 > 个性 > 正文内容

要想运势好,首先调理自身、改变自身

2018年03月19日
   

春秋时代的大夫看见人的言语动作,推测他的祸福,无不应验,这可以从《左传》、《国语》等众多的传记上看到。有人问:言语、动作是当下外表的行为,祸福是未来的果报,怎么从外相能推测未来的祸福呢?

吉凶之兆,萌乎心而动乎四体。

吉是乐果,凶是苦报。吉凶的前相大都在心中萌发,而表现在身体和语言上。其过于厚者常获福,过于薄者常近祸。人的存心有厚有薄,存心宽厚,就是事事能多为别人着想,以别人为重,存心刻薄,就是只为自己着想,自私自利,从这里能分出善根的厚薄。

表现在语言和行为上,语言宽厚,能体贴人、关心人,行为上能付出,好的给别人,坏的留给自己,这是宽厚之相。比如为人办事,忠厚的人提前先到,不问别人如何对待自己,自己总要尽心尽力。刻薄的人,有损于自己的利益决不做,对待他人,却一毛不拨。人心的厚薄和未来的祸福有着直接的关系,存心宽厚,凡事为别人着想,这是大福德的前相;为了自己不顾别人,甚至把痛苦给别人,将来必定有大灾祸。

俗眼多翳,谓有未定而不可测者。

俗人有业果愚,不能认定业和果的关系,他们说:行善不一定得福,善人也一样遭祸;造恶不一定受报,恶人一样享福。事实上,业和果之间有必然的关系。安乐决定由善业产生,下至地狱一丝凉风的乐受,都来自善心;痛苦决定由恶业产生,下至阿罗汉所感受的身苦,都是恶业之报;造什么样的善恶业,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苦乐果报,一一对应,丝毫不爽。这就说明缘起决定,没有丝毫的错乱和空耗。因为有这条决定的规律,所以大夫们的推测往往很灵验。

道理就两条:

1、一切吉祥决定从善业生,一切凶祸决定从恶业生。

2、善恶在心,语言、行为是心的表现。因此,从外在的语言行为可以推测内心的善恶,从心地的善恶可以推测未来的吉凶。

所以,人生只有行善是安乐之路,行善之外,再没有别的成办安乐的途径。宗喀巴大师说:“心善地道亦贤善,心恶地道亦恶劣。”

从命理的本质上来看,一个狠毒的人命中肯定有衰运的因素,用佛学语言来说就是“嗔”。这个“嗔”不仅仅让他衰运到底,而且还会连累无辜。毁掉一生。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修行其实就是在改运,在学做人,人的一生都在学做人。

第一、学习认错:人常常不肯认错,凡事都说是别人的错,认为自己才是对的,其实不认错就是一个错。认错的对象可以是父母,朋友,社会大众、上帝,甚至向儿女或是对我不好的人认错,自己不但不会少了什么,反而显得你有度量。学习认错是美好的,是一个大修行。

第二、学习柔和:人的牙齿是硬的,舌头是软的,到了人生的最后,牙齿都掉光了,舌头却不会掉,所以要柔软,人生才能长久,硬反而吃亏。心地柔软了,是修行最大的步。一般形容执着的人说,你的心、你的性格很冷、很硬,像钢铁一样。如果我们像禅门说的调息、调身、调心,慢慢调伏像野马、像猴子的这颗心,令它柔软,人生才能活得更快乐、更长久。

第三、学习生忍:这世间就是忍一口气,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万事都能消除。忍就是会处理、会化解,用智慧、能力让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要生活、要生存、要生命,有了忍,可以认清世间的好坏,善恶,是非.甚至接受它。

第四、学习沟通:缺乏沟通,会产生是非、争执与误会。最重要的就是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体谅、相互帮助,大家都是龙的传人,互相争执、不沟通怎么能和平呢?  

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往往需要改运。改运,顾名思义就是将衰运改为旺运。改运是可能的,改运需要人自身去“改”和屋宅“改”相结合。光改屋宅不改自身之运也是不可能旺运来临。要想运势好,首先调理自身、改变自身。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要想运势好,首先调理自身、改变自身” 的相关文章

人的个性

    个性,是属于个人的私有财产。你可以暂时为别人改变你的脾气,但是你却改变不了你与生俱有的个性,个性还是存在你的基因里,只是没有表现出来罢了。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的确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人要有个性,没有了属于自己的个性,你就没有了让人喜欢你的权...

不要做情绪的俘虏

  大多数人都有过受累于情绪的经历,似乎烦恼、压抑、失落甚至痛苦总是接二连三地袭来,于是频频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企盼某一天欢乐从天而降。抑制不良暗示许多人都懂得要做情绪的主人这个道理,但遇到具体问题难免知难而退:“控制情绪实在是太难了”,言下之意就是:“我是无法控制情绪的。”别小看这些自我否...

心理健康三标准

    认识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一个人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短处与缺点,就会丧失信心、缺乏朝气;如果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又会自以为是,自我欣赏。这种自卑与自负皆不利于自我成长,只有正确认识自己,才能算是心理健康。        悦纳自己    自己对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是衡...

使人动摇的6种社会力量

  将对方引入自己的权力或感情范围内即为“诱导”。这是一种寻找条件或机会以求能够驾驭对方从而达到预期目的的心理技巧。人际心理学中把能使人动摇的根本力量分为6种社会力量。这6种力量越相互补充,越能发挥巨大作用。  [1]合法权威   在大多数家庭里父母都有约束子女行为的权力,即利用角色或职位的...

学会保持最佳心境

      心理学家认为:学会保持最佳心态,就好象一只活鱼,能够自由自在地遨游在社会、家庭、生活的海洋。那么,怎样在人际关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保持你的最佳心态呢?   一、要善于抑制个人情绪   每个人的情绪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其有时好,有时坏,有时波动如浪...

乐 观 或 悲 观―― 令人瞠目的影响力

      乐观态度或悲观态度,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态度对人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美国医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让患者服用安慰剂。安慰剂呈粉状,是用水和糖加上某种颜色配制的。当患者相信药力,就是说,当他们对安慰剂的效力,持乐观态度时,治疗效果就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