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际合作 > 合作 > 正文内容

亲子关系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2004年03月02日
 

  合作精神涵盖着一个人对已、对事、对人的自制力,与人热诚相处的能力以及以博大的胸怀接纳他人的能力。在家庭生活中,亲子之间的关系是孩子能否较好地形成合作精神的关键。

  1.注重积极的情感交流。

  子女在与父母的交流沟通中,受到多种暗含情感交流的影响,渐渐形成了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的态度。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失时机地以赞美、鼓励的语言同孩子说话,孩子会感到很亲切,从而缩短了彼此间的距离,只要孩子对父母产生信任感,彼此间的合作就会顺畅得多。

  2.想方设法赢得合作。

  合作是亲子间平等关系的一种表现。父母要以民主的态度去理解与尊重孩子。合作不是要求父母对孩子一味迁就,也不是要求孩子对父母言听计从。真正的合作应该是在平等基础上的、双方都乐意接受的一种态度和行为。所以,对父母而言,必须处处讲究合作技巧,想办法赢得孩子的合作。

  (l)形成多为他人着想的意识。

  家庭中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学习为他人着想,为家庭幸福着想。我们不应该强迫孩子放弃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而应站在孩子的角度去体谅孩子、理解孩子。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教诲”,同时学会理解他人。

  (2)避免以命令的口吻说话。

  如果我们用委婉的语调与孩子交流,就比较容易赢得孩子的合作。这样一方面可以表明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另一方面,委婉的口气可以增加协调的气氛,减低反抗心理并赢得合作。父母千万不要以为孩子年龄小不懂事,可以任意训斥和打骂他们。强迫的方法无法赢得孩子真正的合作,相反会损伤其自尊心,使其产生逆反情绪,造成与父母情感上的对立。

  (3)全方位地接纳孩子。

  父母们易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去要求子女,而忽视理解和接纳子女。批评和挑剔只会增加子女的挫折感和逆反心理。父母应与子女一起分析产生行为缺陷的原因和后果,主动积极地倾听子女的诉说,共同寻找克服的途径和方法,使子女感受到父母的关怀。受到父母接纳的孩子往往比较友善,乐于与人合作,他们从父母那儿学会了对别人的尊重和关切,增强了善解人意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3.家庭会议:促进孩子合作精神形成的有效途径。

  对孩子来说,参加家庭会议是有诱惑力的。他们会觉得能与父母“平起平坐”讨论家庭大事而充满自豪。

  要想使家庭会议达到预期的目的,一是家庭每位成员都有权利提出问题,其他成员有义务倾听,然后共同讨论,形成答案;二是切忌形成分配工作的会议,会议中应让大家共同制定计划和解决问题 ;三是每次会议时间不要超过二三十分钟;四是如果有谁违反会议的决定,给全家人带来了麻烦,应让大家都来体会不履行责任的后果,这可有效地加强家庭成员间的合作性和依存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亲子关系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的相关文章

合作的风险与防范

    在经营的过程中,任何个人和企业都可能碰到需要与他人或他企业合作的问题,合作这个现象很正常,也很经常,但合作得好不容易。   我以为,要想合作得好,首先要考虑合作的风险,事先防范了合作中可能碰到的风险,或把合作的风险消弭在合作之前,是合作成功的保障。   细观“大兔子”提出...

处理冲突的艺术

    1、解决属下之间的冲突   当你走过你的部门时,一位下属杰克朝你走来,要求与你私下谈谈。显然有什么事情在烦扰着杰克。因此,你回到办公室才坐下,杰克就滔滔不绝地谈他与同事麦克之间的冲突。   照杰克的说法,麦克欺人太甚了。麦克不惜踩着别人的脊背向上爬。特别是,麦克为了使他难堪...

竞合才能“双赢”――兼谈“囚徒困境”

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在论述市场经济的理性选择时认为:在市场机制充分作用的前提下,个人的自私选择(所谓个人的“理性选择”),会导致社会集体利益最大化。但是“现实”却常常不买斯密老先生的账,例子俯拾皆是。如近日媒体报道:太原市迎泽大街上,由于当事双方银行和大酒店各说各的理,谁也不肯承认是自家排得污...

防止创业团队散伙的10招

      打造持久合作的团队有章可寻。     首先在理念上要正确。要坚信组织能够健康发展下去,不要一开始就想着失败,尤其不要用经典的理论“只能共苦,不能共甘”、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过河拆桥等来支配自己的思想,脑子里根本不应有这种想法,有这种想法本身就为...

拒绝比承诺难

    “拒绝比承诺难”,应该是很浅显的道理。因为承诺是自己的心愿,拒绝是来自别人的需要和外来的侵犯。也就是说,承诺是主观决定的,即使后来情况变 化了,难以履行自己的承诺,也要尽力去做,不要食言。包括自己的亲人,认养的孤寡老人,自己承包的扶贫户等,是自己的义务,...

兵识将意,将通兵情

      古往今来打仗,素有“兵识将意,将通兵情”之说。将者,运筹谋划、指挥打仗之谓也;兵者,奉命行事、冲锋陷阵之谓也。两者互有侧重、互为倚重,惟有兵将相识、和军亲众,指挥员方能如心使臂、如臂使指,战场上方能并向制敌、凯歌猛奏。“将”若不了解部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