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精神 > 学习成才 > 正文内容

读书

2004年01月15日
      读书就好比吃东西,想从质量差且数量少的食物中得到较多的营养,是不可能的;只有吃了质量高且数量多的食物,才能获得丰富的营养。可见,为了取得好的读书效果,应多读书、读好书。读书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手段,大多数成功人士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并且读了不少书。
  犹太人在婴儿降生的当天晚上,就由爸爸抱在膝盖上,念《圣经》给孩子听,虽然新生儿听不懂《圣经》的信息。读完之后,合上《圣经》,让孩子尝点蜂蜜,一直到4岁,每天晚上都坚持这样做。结果在孩子的头脑中,装满了《圣经》是甜的、书本是甜的这种认识。
  古时犹太人的墓园里常放有书,因为“在夜深人静时,死者会出来看书的”。这一做法有其象征意义,即生命有结束的时刻,而求知却永无止境。犹太人从来就把书橱放在床头,他们认为,书橱放在床尾是对书的不敬。 犹太人从不焚书,即使是攻击犹太人的书。
  现在的日本人年均读书近30本,名列全球第一位。假如平均每年读30本书,一生大约可读2000多本书。不难想象,一个人读了这么多书会有什么样的素质,一个读书量如此多的民族的发达将是多么自然的事情?台湾人年均读书量不足7本。而国民的年均读书量可能不足3本,即使是知识分子,年均读书量也不足10本。一个民族的前途主要取决于这个民族的学习精神,包括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习的时间、精力投入。一个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民族,一时可能会落后,但代代相传下去,长远上必将会发达。
  好书的含金量比较大,读一本好书往往等同于读几本质量不高的书,而所花的时间要少了很多,非常有益。一个善于读书的人,必然善于选择书籍。一个人要成才,必须学会读书。
  在英国,成年人中有一半人手中或枕边总有一本书。富有阶层中有60%的人有看书的习惯,经济拮据的劳动群众中也有38%的人读书。英国图书馆遍布全国,形成网络,居民可以免费借书阅读,尽管如此,英国人均的图书开支相当高。1994年英国人均收入为6788英镑,其中5%用于购书,即人均用339英镑购买图书。
  美国小学的教室里有许多不同形状的书架,摆放着适合这个年级学生阅读的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一个班20名左右学生足有500多册书,恰似一个小小的“图书馆”。把书放到教室里,让学生随时可以翻,随时可以看,这决不是简单的做法问题,而是观念问题。这与我们许多学校没有图书馆或仅有几千册书的图书馆,并且把图书馆关起来睡大觉,不让学生自由借阅,形成鲜明对比。
  高质量的书籍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内容先进。比如,一些以未来社会及未来技术发展为主题的书籍;介绍最新的研究成果的书籍。
  二、优秀的观点很多,而错误的观点很少。看书关键是吸收书中优秀的观点,而通常不是当老学究。书中的优秀观点越多,说明书本的质量越高,反之,则越低。任何书都或多或少有些错误,少量的错误是允许的,错误多了,说明书的质量不高。对于新学说或新技术,往往存在较多的错误和不妥之处,读这类书则要注意吸收其精华,弃其错误之处。当然,有时候也会接受一些错误的知识,并因此造成一些损失。
  三、书中充满着理性。优秀的书籍客观地讲述问题,教育人们如何理性地处理问题。看多了理性的书籍,有助于形成理性。
  许多国民喜欢文学,而不喜欢学习自然科学及管理科学,造成民族的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差,于提高民族素质极为不利。发达民族喜欢学习理论,长期如此,有利于培养民族的思维能力、技术能力及管理能力,于民族发展非常有利。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了思维学、逻辑学的学说,经过近两千年的锤炼,西方发达民族的思维能力非常强。其中,德国人以善于思考著称,美国人以擅长创新著称。
  读那些书比较高效呢?
  一、自然科学类书籍。许多国民投入于学习技术的时间不多,导致业务能力不强,也就无法较好地发展事业。在发达国家,国民投入于学习技术的时间相当多,从而形成很强的业务能力,对于事业发展非常有益。
  二、管理类书籍。我们民族社会管理还比较差,国民应多读些管理书籍,以学会合作。虽然读管理书籍比较枯燥,但很管用,长期坚持则可大大提高个人素质。
  三、思维学、心理学、交际学、合作学等书籍。这几门技术都是生活中所必须用的,掌握得越好,于个人的发展越有利。
  四、经济学。每个人都离不开经济,适当学点经济学投入的时间并不多,对个人的发展却非常有益,值得提倡。
  五、生活方法。享受生活是人生的重要内容。只有熟练掌握生活方法,才能得到最多的快乐。
  六、名人传记。每个名人都经历过很多困难,他们战胜困难的方法都值得借鉴。多数成功人物都喜欢看名人传记,从中获取成才、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增强自己的斗志。有人说,看名人传记就如和名人对话一样,非常有收获。当自己身处逆境时,适当看些名人传记往往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当自己为爱情困扰时,不妨看些有关名人爱情的书籍。
  几种令学习效率低的书籍:
  一、武侠小说。武侠小说反映的内容与实际相差太远,也没有多少内涵。读武侠小说获得的启发并不多,却容易形成落后的观念。
  二、古老的文学小说。这些小说反映的社会与目前的社会相差太远,学习这些落后知识的收益不大,学习效率比较低。在当今的知识经济时代里,学习现代知识还来不及,怎么有时间学习那些落后的知识呢?当然,古代文学作为一种艺术,也应该有人去研究和关心。
  三、感情色彩过浓而缺乏理性的书籍。看这种书越多,越容易形成多愁善感的性格,不利于建立快乐、积极的性格,也不利于提高个人能力。有些国民读多了爱情小说而形成多愁善感的性格,对爱情也存在不实际的幻想,导致在感情路上多灾多难。
  有些国民读书不求学以致用,虽然读书很多,也不能成才。例如,有些人喜欢读武侠小说、文学小说等,粗略读这些书得到的启发并不多,只有读了之后再想想才能有些收益,但要花费不少时间及精力,效益相当低。如果将这些时间用于学习实用技术,将可取得巨大的效益。有些国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与本行业无关的知识,而用于学习本行业的知识反而比较少,这样怎么可能成为行业的高级人才呢?
  高手们喜欢读一些直接说明事理的书籍,比如为人处世、竞争、发展、享受生活等技术,从直接的说理中获取所需的知识,以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在少年、儿童时期,由于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强,对于偏重理性的书籍看不下,只能学习较有故事情节的书籍。到了青年时期,就要多看一些偏重理性的书籍。读理性书籍之初可能会有枯燥无味的感觉,但读多了就会习惯下来。
  我们民族读书重视趣味性,而突视实际内容。一本武侠小说即使写得毫无道理,国民也会受其趣味性吸引。相反,一本枯燥的技术书读起来很有用,可许多国民就是不喜欢读。在发达国家,人们非常重视书的内容,而不大重视趣味性。许多国民喜欢读名人传记、管理学、思维学、交际学、合作学、恋爱学、竞争学、生活方法等书籍。正是这种实用的精神,才使得发达民族的素质相当高。
  有些书籍只是反映了某些社会问题,并没有提出解决的方法。看这样的书往往会产生不满、愤怒、消极等不良情绪,既影响健康,也浪费不少时间和精力,而收获却不大。在发达国家,学者所写的大部分书籍既将存在问题反映出来,又提出解决办法,虽然许多办法并不正确,但很有争鸣及参考的意义。
  英国政府明确规定,牛津大学的学生每年要读2480本书,此外还指定月读1000本专业书。其实,他们都是精选内容读书,要不然,几千本书怎么可能看完呢?世界对牛津大学的毕业生评价很高,这除了他们拥有一流的教授外,最重要的是他们都博览群书。单从读书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看,国民素质追赶上发达国家还需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本文是草稿,写于2002年9月。)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关于创造性学习的特征

“读书” 的相关文章

从“学历化社会”走向“学习化社会”――“学会学习”将成为21世纪青年的人生主餐

      面临已经到来的21世纪,人们都在思索:这个世纪将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纪?这个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类社会的进步靠什么?从诸多预测未来的著述中,我们可以发现这个答案,那就是学会学习。   一、被动学习:功利的文化环境效应   青年对学习的态度如何...

世间最神奇的事莫过于阅读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世界发出了“走向阅读社会”搜索的召唤,要求社会成员人人读书,使图书成为生活的必需品,读书成为每个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世界读书日到来前夕,光明讲坛邀请中国韬奋基金会理事...

求,得,知,信

      某君与张中行、启功二位先生有旧交。一日他去张中行先生那里求题字,张先生写了“学之所求,不信重于信。”尔后,他又持字去启功先生那里求赐墨,启功先生即写道“学之所得,不知多于知。”     两位先生的题字如天设地造,真...

读书与审美

   鉴赏的创造性      人们在欣赏作品时,并不是简单地、被动地去欣赏。欣赏文学艺术作品本身是一种带有创造意义的活动。当然,一位读者在阅读时表现出的创造性的多少和价值高低,很大程度要看他是否专心致志,要看他的审美水平。不过,绝不应把这种创造性看得太神秘,其实,几乎每一个人都在鉴赏过程中,或多...

为学与做人

    编者按 本文是梁启超先生1922年在苏州学生联合会上的讲演。在讲演中,梁启超提出了自己的教育观:通过知育、情育、意育,教人做到不惑、不忧、不惧。他鼓励青年,用意志战胜欲望,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今日我们重拾此文,纪念这位世纪伟人。 &nb...

我所理解的学习之道

    和朋友聊到年度计划,朋友感叹,你的年度计划仿佛像一个在校大学生写的年度计划,要读多少本书,听多少小时的英语,背多少英语单词,写多少篇文章,跑步多少公里等等。 想来确实是。 虽然按年纪来说,已经完全是个“油腻中年男人”,最近读到网络热文《中年男人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