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精神 > 学习方法 > 正文内容

冯友兰论读书

2004年01月18日

  冯友兰先生(1895一l990)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哲学家兼哲学史家。

  我们这代后辈,读到了哲学教科书,记得“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问”。可是,冯先生说:“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反思”。他严格地区分了哲学与科学的区别在于“前者求好,而后者求真”。从“哲学在于求好”作认识,才悟到了冯友兰先生为哲学下的定义:“哲学是人类精神的巨思”的道理,才悟出了冯先生这个定义的有更高的概括性。从这个观点看,他说,求“最后一般规律”乃是科学的事,“超越规律,注重人的精神价值,才是哲学的事”。这一点就非常了不起。他指明“中国哲学对人生方面特别给以注重,因此其中包含有人生论和人生方法,是西洋哲学还未详细讨论之外的”。(冯著《中国哲学之贡献》)这不但把中贤哲学与西方哲学的特征讲明了,而且进一步说明了“西哲长于知识论而疏于人生论;中贤长于人生论而疏于知识论”。“西皙有较多的理性主义,而中贤有较多的直觉主义。”他强调两者需要互补,亦即西方的理性主义与中国的富神秘的哲学相结合,才能造成一个统一的,完整的“未来世界相称的哲学”。

  冯友兰先生的“人生境界说”是他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一个部分。他在《论人生中底境界》一书全面论述了他的境界说。

  冯先生说:“………人所可能有底境界,可以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开”。他认为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必须能够说明个人与其周围各方面的关系,这四种境界即是人与周围各方面可能有的四种关系或四种境界。其中的“自然境界”是最低层次的精神境界,是指人对其行为只有生物直觉,是人对周围各方面的一种关系;“功利境界”是指其行为都有他们所确切了解的目的;“道德境界”是指其行为所及的对象,是利他的,是有益于社会公益;“天地境界”就是人和宇宙的关系。亦即哲学境界,是一种自觉有超社会、为天地立心的意义,这是一种最高、最完善的境界。是冯友兰先生伦理思想的集中表现的境界说。也是他整个新理学体系的核心内容和最终归宿。

  冯先生认为,哲学的用处,不在于增加实际的知识和才能,而是使人改变自己的生活态度,使人对宇宙人生的觉解进而体现出一种人格、胸襟和气象,也就是他经常强调的极高明而道“中庸”。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冯友兰论读书” 的相关文章

学习方法五原则

      学习方法与学习的过程、阶段、心理条件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但蕴含着对学习规律的认识,而且也反映了对学习内容理解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它还是一种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风格。学习方法因人而异,但正确的学习方法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自求...

张五常读书法

    新年时节,送些甚么给学生呢?就送他们一些读书的方法吧。首先声明,我要谈的是为知识而读书的方法,不是为考试而读书的方法。后者,香港的学生都是专家--猜题目、背课文之能,世间少有。但为知识而读书可以帮助考试,为考试而读书却未必可助知识的增长。知识是读书的目的(An End );考...

失败造就人才

    每当我们开始干一件事时,总难免要失败。如果害怕失败,那你将一事无成。家长们常说:“孩子只要能立就能走,能走就能跑。”每个家长都懂得孩子不摔几跤是学不会不走和跑的。而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孩子在跌倒中学会走路时,心情是非常激动的。事实上,所有人都是这样长大的。...

考生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复习时间

    为确保健康、高效复习,应注意: 1、一定要有严格的作息时间,形成规律。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要想尽一切办法杜绝失眠。在考前一个月内,要将作息时间调整到与考试时间同步。 2、在紧张的复习中不可忘记锻炼身体,但不要做剧烈运动。 3、在复习感到疲倦...

若有所读:曾国藩论读书

      曾国藩是晚清名臣,在读书治学方面,他有着非常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十分合理、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历来为后来者所借鉴,尤其是其读书之道,更是影响深远。     一、读书的目的     读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