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级干部坐公交车和北大教授哭穷
近日,有两则网文在新华网被关注,一则是重庆市交通委员会透露,单位所有副处级以上干部,将轮流乘公交车上下班。以体验民情,了解公共交通中存在问题;另一则是北大教授阿忆近日称准备复出做“主持”。阿忆称,之所以要“重操旧业”,还是因为一个字:穷!目前仅凭北大教授一职所赚的工资,月薪只有4786元,根本“入不敷出”。
对于这两则消息,有赞赏的,也有说是做“秀”的。各式人等对此褒贬不一。
笔者以为,本来,这种消息,不值得成为新闻,更不值得大肆议论。但既然已经开了头,鄙人也不甘寂寞,跟帖说点故事。
1949年初秋,北京正准备召开政协会,并正式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其时,中国共产党接手傅作仪和平起义所交出的北京城。当时国家领导干部、各路人才精英云集北京,但交通工具汽车不多,为此,罗隆基、柳亚子等人就因没有分配到汽车坐而不大高兴,当年柳亚子给我的信件中就有些牢骚。据说,毛泽东同志为此还对柳亚子先生说了“牢骚太盛防断肠”的话。1949年5月解放上海,陈毅、曹荻秋同志进入上海后,军管会接管了杜月笙等的七部1948年的美国福特小轿车,上海只留下两部,其余五部立即送交给北京党中央。
鄙人说这些事,是想说明交通工具在提高工作效率及体现人的地位方面是十分重要的,是少不得的。但是各地进城的一般干部还是穿的草鞋,做工作下基层靠两条腿。进上海的解放军还露宿街头,这是有点岁数的人都知道的事实。
不过这都已经是历史了,现如今,鸟枪早就换炮了。副处级干部坐公交车上下班成了新闻。当有网友说,副处级干部都有小车坐,屈尊坐公交车当然是新闻了。这时候,马上有一位干部出来声明,我们原来是坐的交通车。哇!还是艰苦。
其实,为了公车问题,中国人已经讨论和改革试点得够意思了,遗憾的是,至今还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推广。不过,尽管公开推广的没有,但若干行之有效的措施却早已实施,新一代处级干部都已经学会开车,拿到驾驶执照,原来公家的小车自己来开,公家节约了司机的开支,个人既无须买车,汽油钱还可以由公家支付,实在是两全其美。
处级干部有小汽车坐,甚至自己拥有小汽车,这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全民奔小康,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很正常,只要不是贪污盗窃来的,大家一定拥护。如果大家都不敢坐小气车,我们修了那么多高速公路,每年生产几百万辆轿车,怎么办?
重庆交委的同志深入调研,认真工作,精神值得嘉许,但与坐不坐小车是两码事。有小车尽管坐,领导同志更应该坐,否则耽误了大事,仍然是要拿你事问的。
关于北大教授阿忆为自己月薪4786元而哭穷,鄙人认为更不值得拿来说事。4786元在下岗职工眼里,是高了,但作为教授,确实也不算高,一个抄表工都有6000元的收入,教授能不抱怨吗?更何况,现今的教授,在哭穷的,显然不过是饭桶,有本事的教授,那一个不是洋房子小汽车,贫富的差距不仅表现在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也表现在同行之间,个别之间。现在是市场经济,对于知识分子而言,无论是教授还是主持,合则留,不合则去,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嘛,还是那句话,只要合理合法找的钱,法律是保护的,不必议论,也不应该嫉妒。
2006-10-23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