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个人精神 > 学习方法 > 正文内容

如何读经典作品

2017年03月19日
   

我觉得,读书,选择阅读经典作品是一条少走弯路的直径。中外经典作品都是作家呕心沥血的杰作,经历时间之河的筛选,多少代人的心灵得以浸润,因此流传了下来,自有它们经久不衰的魅力。多读经典作品,阅读的趣味和品位会不断提高,再读一般作品,就有辨别力和判断力。

读经典作品,首先要沉入其中,用“心”去体悟。有的经典作品是非常引人入胜的,也有的经典作品不太好读,无法用猎奇的心态去浏览,只有全身心地投入,不放过细节,不忽略微妙之处。我看重阅读作品的第一遍感觉,它在什么地方打动我,使我激动、震惊或思考,让我久久不能忘怀,我就会产生深入了解它的冲动和兴趣。然后要跳出作品,作有距离的审视,也就是说,在直接感受作品写了什么之后,更要去探究作家是怎么写的,他是如何谋篇布局,如何一步步地把读者引入他所精心构造的天地、意境、事件和人物内心,他用什么方式、手段、技巧使人落泪、欣喜、愤懑和震动,而这里面又浸透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文学观念和创作态度,从而探寻文学创作的奥秘和给人的启示。

阅读作品若不做理性思考的话,就永远只能停留在感性的层面上,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要作理性审视,就需要重读作品,经典作品值得读两遍、三遍,也经得起读多遍,带着思考读,揣着问题读,每读一遍还会有新的发现,进而注意到作品可能存在的某些不足或令人感到遗憾的地方。同时还要扩大阅读面,再读作家的其他作品或传记、评论资料,乃至与之相关的历史、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书籍。这样,阅读就从一个点(作品)出发,连成了一片。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返回列表

上一篇:高效读书法

下一篇:悦读和苦读

“如何读经典作品” 的相关文章

林语堂论读书

  本篇演讲只是谈谈本人对于读书的意见,并不是要训勉青年,亦非敢指导青年。所以不敢训勉青年有两种理由:第一,因为近来常听见贪官污吏到学校致训词,叫学生须有志操,有气节,有廉耻;也有卖国官僚到大学演讲,劝学生要坚忍卓绝,做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暗讽时事。不幸的是这样的事如今也一样发生。...

斯蒂夫.艾伦论读书

    怎样欣赏名著   在学校里,我们学会人类所完成的一项最了不起的也是最困难的技巧――怎样阅读。   我们每个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读老师指定的书。老师指定读《白鲸》,我不喜欢它,我没有读,我以为我赢了。   可实际上,我输了。我换去了阅读名著本应得到的有益的东西。后来,我还...

学习习惯歌谣

    上课(1)   预习书本早知晓,抓住难点做记号。   讲求三到眼手心,聚精会神效率高。   积极思考勤发问,由此及彼最重要。   举一反三触类通,多记多练基础牢。...

徐复观:应当如何读书?

    在二千四百多年以前,子路已经说:“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在今日,读书在整个为学中所占的分量,当然更见减轻。可是,读书固然不是为学的唯一手段,但世间决没有不读书而会做出学问,尤其是在大学里的文科学生。所以对于青年学生而言,“应当如何读书”,依然不失为重要的发...

力学大师钱伟长和大学生谈学习方法

  关于学生的学习方法问题,每个人的认识不尽一样,是教育界长期以来有争论的一个问题。我讲的是自己的一些经验,以及我所熟悉的一些人的经验。 一、不要死记硬背 孔夫子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学而不思则罔”。指学习的时候要思考相关的问题,不边学习边思索,会什么也学不到。这是一句很...

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九个建议

    参加一个儿童教育方面的分享“加丁说”,把演讲稿的分享一下,部分内容会跟现场的演讲有些差异。     在孩子面前放下手机,拿起书   在座的每一位家长都想让孩子喜欢阅读,他们的日常行为正好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