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性创业突破中国人迷思
美国“九一一危机”爆发看法渐趋一致,认为世界经济正步入衰退,预期的复苏期将会延后;而亚洲多国家也不得不跟着美国作出调整,纷纷推出本身的紧急应对措施,并暂时减少对外在需求的依赖,转向刺激国内的需求,各国的央行更是不停手的连番降息,以激励消费与投资意愿。
诡异的是,许多地区的经济每每在不景气阶段呈现出一种特异现象:官方统计的民间投资数字怎么也提振不起来,但街头巷尾走一遭,却会发现连锁便利商店、网路咖啡店、豆花店、早餐店……各式小商店如雨后春笋纷纷冒出,一片投资兴盛的景象,好像大家都看好消费者的荷包,这现象似与政府公布的民间投资及购买统计大异其趣!
事实上,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没有人不会解读这种诡异现象。谁都知道,中国人韧性最强,大生意做失败了,卷起袖子,牛肉面、豆浆、蛋挞都可以卖;小上班族失业了,过两天他就批好货摆地摊躲警察了!总之,失业率那么高,升斗小民怎么活过来的?不用解释你都应该知道。
创业迷思
中国人常在人生最艰难的时候显露出创业精神(EN-TREPRENEU RSHIP ),重新替自己争得一片天,但另一方面,若有安逸的职场可待,却也很少人愿意冒险去创业;同样的,好不容易经营壮大的企业,除非面临危机,否则固守原有的市场、固守原先的经营模式才是稳健之举,企业转型或再创业都必须面对未知的市场、未知的风险似乎不宜冒进。
这种矛盾与两极化的行为,实源於我们社会的迷思。在我们的脑中,“创业” 与“就业”是种二分法的思惟,你要嘛就业当个上班族,要嘛创业做生意,没有人把在上的班当自己创的业来努力;也没有人把自己创的事业,当作是员工跟自己共创的事业来分享。另一方面,在我们的思维里,“创业”代表着“高风险”, “就业”代表着“低风险”,因此最好安定过日子,不要去冒风险。
而且大家还认为,“创业家”(ENTREPERNEUR)有其特殊的人格特质,所谓 “生意子难生”,不具创业性格而走上创业之路,似乎是自寻死路。
也因此,除非万不得已你不会去创业,而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时,你也往往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一窝蜂地跟着流行随便创个业,既不具备专业所需的核心竞争力,也无任何创新。
个人如此,企业也如此,这种情况周而复始的发生在我们的社会,导致谋生胡口的“商人”满街走,真正称得上“创业家”的却是少数。严格说来,是这些迷思阻碍了社会个人的成长与企业的现代发展,我们必须严格地检视与挑战这些我们社会中深信不移的迷思。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