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有所作为 > 发展方法 > 正文内容

郑志明:从普通钳工到“大国工匠”

2022年12月21日
   

“他们开心,我就非常开心。”站在前轴点焊专机前,看着工人轻松自如地操控设备,优质零部件前轴有序下线,整齐排列在货架上,广西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郑志明笑着说。

 

自从用了郑志明研制的设备,车间工人不用再扛着50多公斤的点焊钳来干活,“现在干活轻松了很多,上一个班下来腰酸背痛的事少了很多。”员工们非常感谢郑“老师傅”。

 

今年45岁的郑志明,年纪并不老,之所以被同事们称为“老师傅”,主要是因为他的技术水平超过了很多资历老的师傅。勤学好问、勇挑重担、技术水平高的“老师傅”,是大家对他的一致评价。

 

进厂之初,郑志明从钳工学徒干起,每天最早到车间,最后一个下班。由于虚心好学、刻苦钻研,他的技能在日积月累中变得炉火纯青,成为集车、刨、焊、铣等技能于一身的全能型专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并练就了手工锉削平面可将零件尺寸控制在0.003毫米以内、手工画线钻孔位置误差能控制在0.05毫米以内的绝活,达到同工种全国一流水平。

 

“作为一名党员,我希望为国家的工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郑志明说,这是他的心愿,也是他前进的不竭动力。

 

2007年,广西汽车集团生产的大批汽车后桥总成在装车时出现噪音大等问题。郑志明临危受命,接下这块“硬骨头”后,凭着丰富的现场经验和精湛的技术,通过反复模拟试验,找到了问题所在,设计制造出减速器噪音检测设备,成功将减速器噪音由3%降低至0.007%以下。看到这,德国专家也情不自禁地对郑志明竖起了大拇指。2014年,以郑志明名字命名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正式成立。

 

时代在快速变革,新的技术更是日新月异。在对工艺及设备进行改造过程中,郑志明发现公司花大价钱买回来的不少进口设备虽然“高大上”,但在实用性上还是差了一截。

 

“我们能不能自己来设计制造这些‘洋设备’?”当这个大胆的念头在脑海里浮现后,郑志明瞄准新技术前沿,从机器人编程、控制技术学起,再到机器人设计制造,经过苦学探索,他硬是啃下了《机器人编程》等十几本书,成为自动化技术方面的“土专家”。

 

在郑志明的带动下,这支近80人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团队,分工合作、埋头苦干,终于将设备成功研制出来。该设备投入使用后,性能达到了进口设备的同等水平。“郑师傅造的设备就是比公司采购的好使,还省时省力。”一线员工在操作这些设备后赞不绝口。

 

20多年以来,郑志明带领团队自主研制完成工艺装备933项,交付使用工艺、工程装备1812台套,参与设计制造的涂装、焊接、装配等各类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10多条,为企业直接创造经济效益8150.45万元,减少生产一线的操作岗位314个,每年节约人工成本1570万元。

 

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郑志明不仅自己本领强,还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使命。他悉心教授徒弟,毫无保留地把“独门秘籍”传给他们,每年还免费授课200多课时,先后带出高级技工、高级技师、公司特聘专家等9人。他的徒弟及工作室成员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屡屡获奖,有90人获得技能大赛名次,其中32人次获得省部级技能大赛名次,11人次获得国家级技能大赛名次。

 

“大师的招数总是层出不穷。我们不但能领略到他高超的技能,也被他敢于攻坚克难、善于自主创新的精神和干劲深深地感染着。跟着他学习,很过瘾。”徒弟们说。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复工复产急需大量口罩。“口罩不足怎么办?”郑志明冲在前面,立即加入口罩设备研发团队。为尽快研发出口罩生产设备,他和同事每天工作近16个小时,通宵更是常态。一个多月后,广西汽车集团首条全自动化口罩生产线正式投产,日产量达到20万个以上,有效缓解了广西口罩紧缺难题。

 

口罩生产设备干出了名,郑志明受邀到百色工业园区对多家口罩生产厂家进行技术指导,还带领团队为大众汽车自动变速器(天津)有限公司设计了一条全自动口罩生产线。

 

2021年4月,公司要做一款热销电动车的电动后桥,装配线、加工线都由郑志明团队做设计匹配。每台设备有成百上千个零件,每个零件都要用3D技术一个一个画,再把它们组合成3D设备、拆解成一张张零件图,并在零件图上标注每个零件的加工尺寸、工艺、用料、表面做到什么程度等,程序繁琐复杂,郑志明带着团队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这项庞大的工程,设计匹配的生产线产能最高达到每月5万台。

 

作为一名产业技术工人,郑志明扎根生产一线,践行着“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干在实处,冲在前头”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党员的风采。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郑志明:从普通钳工到“大国工匠”” 的相关文章

成功案例:“自恋”是成功的动力

  我当时考清华电机系的原因很简单,电机系出来从政当官的多。   既然认准了方向,我就死活要做。   我总是闲不住,四处寻找赚钱的机会。   坐飞机我从来都坐头等舱。饭店我也会选最好的。我的公司一定在当地最好的写字楼,这并不是我太乐于享受,我就是觉得那样的地方才与我优秀的心思相配。...

成功在于坚持

    一家著名企业招聘推销员时,公司人事经理只粗略地看了一下应聘人员的自荐材料,便推说"电梯坏了",于是带着十几个应聘者从1楼走上32楼的办公室。结果大多数人不是呆在1楼等电梯修好,就是走了一半就放弃了。望着坚持到最后的几位应聘者,人事经理宣布:你们被聘用了--其他人则全部被淘汰。...

心理障碍

    如果平时有两尺三尺的路让你走,你便如履平地,说到底平时也是这样走路。   但假如上升至三层楼高,同样两尺的路你的脚便会打颤。   假如上至十层楼高,我相信便没有人敢走这么窄的路--除了杂技演员--因为想到一定会掉下去,便不敢走了。   我便想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

美专家谈自我激励二十法

    人很容易后悔当初。以下方法能使你改变这种思维方式,转而向前看。  ―― Steve Chandler   在我们不断塑造自我的过程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是选择乐观的态度还是悲观的态度。我们思想上的这种抉择可能给我们带来激励,也有可能阻滞我们前进。   清晰地规划目标是人...

上班族必须牢记的八条忠告

      1. 擦去玻璃上的污迹或为同事打来一壶热水,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是你要养成并将不断强化的良好习惯。对于你的工作而言,这是一笔平稳可信的资本。   2. 面对别人的轻视和怠慢,我们不应回避和退缩,应主动表示友好,这样做才是有益和实用的。在退避三舍与锋...

一个关于穷人的寓言

      资本越小,风险越大,当你手里只有一个鸡蛋的时候,哪怕轻轻一碰,都可能全部玩完。这就是穷人的软肋。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穷人,老婆有一天买回来一个鸡蛋,穷人说,如果用这个鸡蛋孵出一只鸡,鸡再生蛋,蛋再生鸡,再用一群鸡去换一只羊,大羊生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