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桥梁工程师邓文中:开放的中国机会越来越多
2020年05月07日49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美籍华人邓文中如“候鸟”般往返中美两国,从最开始的一年来中国3次,每次一两个星期,到后来的每年停留两三个月,再到现在每年近10个月留在中国。邓文中说,因为“开放的中国,机会越来越多”。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邓文中被...
林元培:要造就造最好的桥
2020年05月04日51
“我是林元培,桥梁工程师,也是一名老党员。我这一生都在和桥打交道,主持设计的大桥包括南浦、杨浦、徐浦、卢浦和东海大桥,还设计过上百座中小桥。”年过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市政总院资深总工程师林元培说起话来,依然铿锵有力。 能实现梦...
何镜堂工作室的故事告诉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普遍真理
2020年04月28日47
记得有位名人说过,当你年老了,退下来时,人们还一样尊敬你、关怀你、呵护你,你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与他们相比,我虽算不上成功,而且还在拼搏,但我认同这个观点,似乎多少也有点感受。 ――何镜堂 今年78岁的何镜堂院士就是这样一位...
吴敬琏:过去发展模式走到尽头 必须要提高效率
2020年03月01日52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2012级春季班开学典礼主题演讲) 欢迎新同学成为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员!我今天想要跟同学们谈的主题是“迎接新挑战,备战中欧”。包括两层含义:第一,中国的经济、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和中国的企业...
纳什走了,情商和智商还会博弈下去
2020年02月23日46
5月24日,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主人公的原型、1994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之一、美国数学家约翰・纳什遭遇车祸去世,终年86岁。 纳什的谢幕如同其人生一样,既令人惊讶,又让人感到意外,甚至充分体现了命运的无常。不过,纳什的离去也如同他完善的博弈论一样,会让人生的博弈继...
把简单做到极致,就是匠心
2020年02月05日42
将毕生岁月奉献给一门手艺、一项事业,这是我们一直在宣扬的工匠精神。但是,成为一个合格的工匠到底有多难?请听国家级非遗歙砚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朱岱和斫琴师、筑雪山房古琴工作室创始人梵戈在“一刻talks”的讲述。 做砚台的时候,...
有一种智慧,叫学会“转弯”
2020年01月30日44
人生像一本书,翻过这一页才能书写下一页,事过境迁再去读,才有超然物外的洒脱。 1 听过一个故事:老师父和小徒弟一同下山,路上老师父问道:“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那你准备怎么做?”小徒弟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往旁边去。” 往旁边去!多么...
陈能宽:不远万里听“反调”
2020年01月03日49
1987年4月,64岁的陈能宽迎来科学生涯中的第二次转折,出任原国家863计划激光领域(863―410主题)的首任首席科学家。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大珩先生曾说过,在863计划的15个主题中,410主题讲起来最费口舌,也最难把握。 强激光...
陆大道对话青年学者:成功就是要学会坚持
2020年01月03日51
12月21-23日,第三届人文与经济地理学青年论坛在京召开。论坛中,经济地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的特邀报告让参会的青年学者享受到一场思想的盛宴。 陆大道长期关注青年学者和青年人才的成长,他希望青年学者长期关注于一个专业的领域,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精耕细作,进行学科传...
钱煦:方向正确才能成功
2019年11月19日49
人物名片 钱煦,医学和生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集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艺术暨自然科学院“四大院”院士于一身,当今世界仅6人获此殊荣,钱煦是唯一的华裔。他因在血液流变、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物力学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突出贡献,2011年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