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科学家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三峡之子潘家铮逝世 曾称反对者对三峡贡献最大

2012年07月14日29
  天堂里,多了一位喜欢写科幻小说的两院院士。昨日中午12时01分,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三峡工程验收专家组组长、著名水电专家潘家铮,因癌症于北京医院逝世,享年85岁。潘家铮院士生前是中国唯一一位院士科幻作家,科幻作品爱好者们,第一时间以发微博的形式向潘家铮院士哀悼。 他与三峡“...

广厦万间为民谋――记吴良镛院士

2012年02月14日24
  “探索中国人如何能有一个更好的居住环境,更好地生活、学习、研究和工作――这是我庄严的责任,也是应尽的义务。” 有一位老人,在步入人生的第90个年头时,依然履践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拜万人师、谋万家居”的誓言。他就是中国科学院与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城市规划及建筑学家、教育家吴良镛。...

高能物理学家的“加速”梦:谢家麟的科研人生

2012年02月14日26
  中新网2月14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今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谢家麟,1920年8月出生,加速器物理及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

袁隆平:告诫年轻人勿斤斤计较

2011年11月23日30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迎来80岁生日,香港《大公报》8日刊出发自长沙的文章说,袁隆平表示,将继续秉承“平常心做人,进取心做事”的信条;他告诫年轻人勿斤斤计较,并说自己 最尊重农民朋友和记者。   文章摘编如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迎来80岁生日,从中央领导到湖南省领导...

《梁思成 林徽因》:人生原来可以如此完满

2011年11月09日27
    以往,我对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了解多在情感方面,比如,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浪漫之恋、金岳霖因林徽因的终身不娶、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幸福婚姻等等。当我看了八集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后,才真正了解了林徽因的优雅与才华,梁思成的智慧与执着。他们俩除了美丽的爱情、时尚的生活、和谐的婚姻,更多的是作...

专访屠呦呦: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

2011年10月06日26
  新华网纽约9月23日电(记者任海军)“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2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说。 因为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屠呦呦成为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研究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她认为,成绩是集体智慧和努力...

院士回应“青蒿素是集体成果不能算个人贡献”质疑

2011年10月06日28
  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

袁隆平让中国人吃饭不愁

2011年09月29日29
    9月19日下午,农业部验收专家组宣布:由袁隆平指导的108亩超级稻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   因为有了袁隆平,中国人再也不用发愁吃饭了。3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那里粮食生产的...

我专家:发动机关键材料制造技术不输国外

2011年07月25日29
  作为高性能发动机最关键部件之一的涡轮盘,其材料和制造技术始终受到国内外航空工程界的特别关注。作为航空发动机中最关键的热端部件,涡轮盘在工作中承受着高温和高应力的叠加作用,工作条件极为苛刻,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功重比的提高,对涡轮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粉末高温合金具有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谢国忠:中国核心的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

2011年07月23日26
      在埃及尼罗河的三角洲地带,有一座小镇叫作Rosetta。两百多年前,拿破仑的部下攻城略地到达这里,在打地基建造防御工程的时候,挖出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密密麻麻无人能懂的碑文。大石头先是被运往开罗研究所,后来几经辗转,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穿越两次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