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直言快语话“桑麻”
2007年05月23日26
袁隆平,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天上的行星以他命名,地上的水稻认他为”父”(杂交水稻之父),平民百姓在对某些歌星、影星进行理性的过滤之后,开始实实在在地关注起这位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实惠的”福”星,新闻媒体更是如影相随,竞相报道。面对记者的提问和追逐的镜头以及人们仰视的目光,袁...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地阔几许 心宽几许
2007年05月23日27
袁隆平喜欢下象棋,也喜欢看人下棋。但,谁都知道,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心里装着的,不仅仅是小小棋盘的几多疆土,甚至是中国960万平方公里众多良田的阡陌纵横,及世界杂交水稻界的恢弘格局。 三十而立 1961年,袁隆平身为湖南省安江农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让世界远离饥饿
2007年05月23日32
“我梦见我们种的水稻,长得跟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我和助手们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 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做了两次。而作为“杂交水稻之父”,关于水稻的梦,他一做就是40多年。 从《诗经》慨叹的“天降丧乱,饥馑荐臻,无以卒岁”,到清朝《履园丛话》描写的“...
五十年后 再看钱三强
2005年05月07日28
1955年1月14日下午,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办公室坐着地质学家李四光和核物理学家钱三强,还有主管建委的薄一波和地质部副部长刘杰。他们是应周恩来总理之约来谈发展原子能和铀矿勘探情况的。第二天,也就是1月15日下午,毛泽东拍板定下了发展我国原子能事业的大计。如今,50年过去了,当初积极倡导又身体力行的...
杨乐:数学内外的思考
2005年04月23日30
数学家杨乐在北京的办公室,是名副其实的“斗室”。 与杨乐交谈,话题自然从胡锦涛总书记来看望说起。 杨乐眯起了眼,似乎在回忆之中:“我们谈得很愉快。锦涛同志指出,中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要依靠科学技术。话语中,对中国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受教育要平等 说到人才...
杨十三
2004年11月18日30
杨十三,抗日民族英雄,留美博士,大学教授,我国著名化学家、造纸专家。 杨十三(1889--1939),名彦伦,字灿如,又名裕民,因在堂兄弟中排行十三,故名杨十三,河北迁安县杨团堡村人(现河北省迁安市)。 1904年,即进入直隶高等工业学堂(河北工业大学前身)附属的实习工场做学徒,1911年...
杨振宁眼中的同窗好友邓稼先
2004年11月09日31
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00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5000年历史上最黑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
吴敬琏:为平民直言 中国经济学家中的“仁者”
2004年11月08日27
“经济学家说的话不一定都是真理;但经济学家应该敢于为真理(至少他自己认为是真理的东西)说话。在基金话题上,吴敬琏做到了。” 在中国经济学界,吴敬琏德高望重。他被称为“中国经济学家的良心”。有人将中国的经济学家做了分类,他被归类为“善”,就是古语里的仁者。这使他几乎成了同行们不得不绕过去的对手,...
王淦昌:功载青史寄宏图
2004年11月03日32
1945年8月6日,日本的广岛成为世界瞩目的地方。谁都不会忘记,是原子弹这个可怕的“怪物”让这座城市顷刻间化为废墟。 19年后,在王淦昌和他的学生们的参与研制下,神州大地上也响起了原子弹的巨响。 “我们走了,你们有王淦昌” 1930年,从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的王淦昌,考取了德国柏林大...
艰辛求索 百折不悔
2004年10月27日31
1981年冬,我为了解决全国钢材最优分配的课题在国家计委信息中心上机。每到半夜时分,当我离开机房的时候总看见还有一个人在那里忙碌,他就是杨小凯。当我得知他正在撰写“经济控制论”,不由得大吃一惊。我是自控专业出身,尚且没有勇气来写经济控制论,小凯连大学都没有上,他能行吗?可是事实很快告诉我,绝对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