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中华英雄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袁隆平:告诫年轻人勿斤斤计较

2011年11月23日31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迎来80岁生日,香港《大公报》8日刊出发自长沙的文章说,袁隆平表示,将继续秉承“平常心做人,进取心做事”的信条;他告诫年轻人勿斤斤计较,并说自己 最尊重农民朋友和记者。   文章摘编如下: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迎来80岁生日,从中央领导到湖南省领导...

《梁思成 林徽因》:人生原来可以如此完满

2011年11月09日28
    以往,我对梁思成与林徽因的了解多在情感方面,比如,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浪漫之恋、金岳霖因林徽因的终身不娶、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幸福婚姻等等。当我看了八集纪录片《梁思成 林徽因》后,才真正了解了林徽因的优雅与才华,梁思成的智慧与执着。他们俩除了美丽的爱情、时尚的生活、和谐的婚姻,更多的是作...

“民国第一伟人”黎元洪何以称誉官场?

2011年10月13日30
  民国风云人物黎元洪,在武昌首义之后被革命党人推举为中华民国中央第一大都督,管理外交事宜。而在民国大总统未选出以前,他又作为陆、海军大元帅代行大总统职权。接着他风云际会,跃居国家权力顶峰,是我国历史上惟一两任大总统、三任副总统的人,并先后与民初的其他五位总统同时活跃于民国政坛。 民国时...

专访屠呦呦:荣誉属于中国科学家群

2011年10月06日27
  新华网纽约9月23日电(记者任海军)“我想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2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如是说。 因为在发现青蒿素过程中的突出贡献,屠呦呦成为获得美国拉斯克临床研究奖的首位中国科学家。她认为,成绩是集体智慧和努力...

院士回应“青蒿素是集体成果不能算个人贡献”质疑

2011年10月06日29
  9月23日,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在美国纽约举行的拉斯克奖颁奖仪式上领奖。当日,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国际医学大奖――美国拉斯克奖将其2011年临床研究奖授予81岁的屠呦呦,以表彰她“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

袁隆平让中国人吃饭不愁

2011年09月29日30
    9月19日下午,农业部验收专家组宣布:由袁隆平指导的108亩超级稻高产试验田,平均亩产达到926.6公斤。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再次创造了世界水稻史上大面积(100亩以上)亩产的最高纪录。   因为有了袁隆平,中国人再也不用发愁吃饭了。30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我们那里粮食生产的...

成功前的李嘉诚更具借鉴意义

2011年09月15日34
  中新网8月24日电 《香港商报》24日刊文说,过往50余年,香港历经多次危机及动荡,港人信心经常动摇,李嘉诚高瞻远瞩,总能准确把握时机,甚至早着先机,有时不惜“人弃我取”,捕捉危中有机之黄金机会,才令事业王国屡创辉煌。对有志成才的年轻人而言,成功之前的李嘉诚可能更具借鉴意义。 文章...

我专家:发动机关键材料制造技术不输国外

2011年07月25日30
  作为高性能发动机最关键部件之一的涡轮盘,其材料和制造技术始终受到国内外航空工程界的特别关注。作为航空发动机中最关键的热端部件,涡轮盘在工作中承受着高温和高应力的叠加作用,工作条件极为苛刻,随着航空发动机推重比/功重比的提高,对涡轮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粉末高温合金具有综合力学性能优异...

谢国忠:中国核心的问题是官僚资本主义

2011年07月23日27
      在埃及尼罗河的三角洲地带,有一座小镇叫作Rosetta。两百多年前,拿破仑的部下攻城略地到达这里,在打地基建造防御工程的时候,挖出了一块大石头,上面刻着密密麻麻无人能懂的碑文。大石头先是被运往开罗研究所,后来几经辗转,被大英博物馆收藏,穿越两次世...

抗战记忆:茅以升炸毁第一座钱塘江大桥

2011年07月17日28
       1937年11月17日,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钱塘江大桥开通,大批军火物资运往抗战前线。12月23日,日军攻打杭州,当天下午,茅以升怀着悲愤下令爆破。这座大桥只存在了89天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