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模范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同济师生缅怀范立础院士曾主持完成我国数十座重大桥梁工程的抗震研究

2020年03月11日30
  范立础院士逝世讣告   “惊悉范院士今晨辞世,同济百年土木有您浓墨重彩一笔。吾等后生将沿着您指引继续前行!” “身正为范,德深立础。深切哀悼和蔼可亲的范老师,您在我们学子心中永在!” “不思量,自难忘!感谢十年前范老的教导,您的音容笑貌如在耳畔,...

著名桥梁抗震专家范立础院士逝世 享年83岁

2020年03月11日32
  桥梁如飞虹般跨越大江大海,我国无数大跨度桥梁的抗震设计,都和一个宁波籍院士的名字相连。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范立础,被称为“彩虹的脊梁”。 5日,宁波市科技科协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范立础3日因病医治无效去世,享年83岁。科协代表家乡人民发去了吊唁。...

华人骄傲,世界结构大师――林同炎

2020年03月09日34
  “问:什么是创新?林同炎:我做的东西都是创新”     先生青年之时正值民国时期,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也是个最好的时代。国家遭遇连年战争,山河破碎,风雨飘摇,但大师辈出,胡适、季羡林、杨振宁、钱学森、梁思成等都是这个时代各个领域的大师。...

九旬桥隧泰斗、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孙钧:当年支持“苏通”桥梁方案 冀望沪通大桥成为新丰碑

2020年03月07日34
  在苏通大桥建成通车10周年之际,我们再度在南通见到了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孙钧。这位92岁的中国桥隧泰斗在接受江海晚报专访时谈笑风生,并提及当年备受关注的“桥隧之争”,以及他当年支持建苏通大桥的理由。   “大家都知道我是搞隧道的,其实,我桥隧都搞,因为桥梁...

孙钧

2020年03月06日33
  孙钧 (1926.10.23-) 生于江苏苏州,祖籍浙江绍兴,工程力学家,隧道与地下结构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高校地下建筑工程专业教学,进行地下结构理论研究,对发展地下结构流变力学、粘弹塑性理论和防护工程抗爆动力学等学科有重大贡献。出色地完成了多项重大工程、国家基金和科技攻关任务。1...

兄妹情深 ――大哥孙钧追忆二妹孙铭

2020年03月06日28
  孙铭同志生前曾担任化工部第六设计院总工程师、化工部副总工程师,是当年全国化工系统劳动模范,曾主持完成了重水生产技术开发及其工程设计工作,为国防化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孙铭同志于1987年1月14日正值英华壮年却因病谢世。中共化学工业部党组于1987年8月3日做出决定,在全国化...

孙钧:为港珠澳大桥“专业护航”的“90后”

2020年03月06日30
  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它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公里,是粤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筹备6年,建设9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历时足足15年。其背后是无数大桥建设者们爱国奋斗、砥砺前行的缩影。 其中特别惹人注目的是一位“90后”老人,他...

公路工程领域著名专家沙庆林院士逝世

2020年03月06日32
  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沙庆林,因病于2020年2月23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沙庆林,1930年5月出生,江苏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交通大学,1957年于莫斯科公路学院获副博士学位。他曾在同济大学任教,后曾在亚非六国从事援外公路工程设计施工和...

84岁抗疫英雄钟南山,让你明白什么才是好的教育

2020年03月03日35
  武汉疫情蔓延。 一个“过气”老人,也随之重回公众视野。 2003年,非典肆虐。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2020年,武汉有事。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钟南山,一个仿佛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 他频繁出...

老百姓为什么相信钟南山?

2020年03月03日30
  武汉疫情蔓延。 一个“过气”老人,也随之重回公众视野。 2003年,非典肆虐。 67岁的他说:把最重的病人送到我这来。 2020年,武汉有事。 84岁的他一边告诉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自己登上去武汉的高铁,挂帅出征。 钟南山,一个仿佛永远不会怂的逆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