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2004年03月06日29
      马斯洛在《人性能达到的境界》中写道:“我们必须变得对创造过程、创造态度,有创造力的人更感兴趣,而不单是对创造产品感兴趣”“造就这种人的社会将生存下来,不能造就这种人的社会将灭亡”。所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的责任,而培养这种人才重点是:从小对他们...

自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004年03月06日31
      自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周易》中就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思想。《老子・三十三章》说“自胜者强”。《论语・子罕》说“为仁由己”;《论语・卫灵公》说“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商君书・画策》说“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自得也”。从以...

网络教育・整合・素质教育

2004年03月05日34
    [摘 要] 作为万人瞩目的热点和焦点,网络教育、素质教育两者在发展过程中,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相互整合的呢?本文就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服务、教学对象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网络教育 整合 素质教育   一、引言   教育技术的发展...

关于美育与素质教育的断想

2004年03月05日30
    〔内容提要及说明〕本文首先强调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接着概述美育作为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贯穿于素质教育的每个环节。然后略有侧重地分别浅述了美育对德育、智育、体育与心育的作用。至于美育对劳动技能教育的作用,则在美育与智育关系的论述中一笔带过了。要深刻阐述这...

素质教育与少儿图书馆

2004年03月05日28
  二十一世纪即将来临。按照党的“十四”大和“十五”大提出的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我国要在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就必须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今天的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肩负着建设国家的栋梁。他们的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下个世纪中国能否强盛,中华民族能否实现伟大复...

21世纪人才素质与基础教育改革

2004年03月05日28
  一、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面向21世纪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已经成为各国教育改革的主题,受到各国的重视。各国都认识到,提高民族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迎接国际社会经济竞争与新技术革命的挑战,是面向21世纪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我国要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强国目标,在未来的国际社会...

鲁迅――二十一世纪中国不能淡忘的精神旗帜

2004年03月05日32
    9月25日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纪念,先生近一个世纪前的呐喊至今听来仍振聋发聩,今天,让我们以真诚的心意纪念先生。  他用生命的全部光芒,划亮了充塞天地之间的黑暗和寂静。  在他身后,有我们整个民族的血污、苦难、彷徨与觉醒……  他走了,留...

爱因斯坦的教育观

2004年03月04日34
爱因斯坦是被全世界公认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同时还被《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誉为“人类历史中最具创造性才智的人物之一”。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光彩夺目的人物,在整个中小学时代却常常被斥为“生性孤僻、智力迟钝”,“不守纪律、心不在焉。想入非非”。中学毕业前夕,校方甚至断言他未来将“一事无成”,勒令...

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沟通

2004年03月04日34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沟通,包括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协调及给予适当指导,形成目标一致的素质教育合力。 第一,主动与学生家庭建立联系,在教育目标和方式方法上达成一致。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也可使家庭全面地了解...

人性塑造论

2004年03月04日32
  通过教育来塑造健全的人性,这是每一个教育家都抱有的崇高理想。但由于对“人性”所持的看法不一致,因而对教育知识的选择也会陷入争议之中。如果说,人性是永恒的,那么,永恒主义者就会提出像“百部名著”计划之类的课程设计,诱使青少年去反复诵读名人之著,从而体味不变的人生价值。然而,从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