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更多内容 > 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三问国家太空实验室:为何建?研究啥?有何用?

2023年02月26日30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十年成就展近日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向公众展示了空间站组合体、天和核心舱等模型。去年年底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后,工程已转入应用与发展阶段。   作为中国航天史上规模最大、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实验平台,建成后的中国空间站成为...

任正非:为祖国百年科技振兴而努力奋斗

2023年02月17日32
      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未来二三十年人类社会会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其深度和广度我们还想象不到。就如IBM的主席沃森当年说的“我觉得全世界可能只需要五台计算机吧”。比尔・盖茨1981年预测“内存640K足够了”。我们也不能构想未来信息社会的结构、规模、形式...

西南交通大学校长毕业致辞:人生二维码――在2015届本科生毕业典礼暨授位仪式上的讲话

2023年02月10日30
                         ...

专访罗沛霖:科技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

2023年02月04日33
    罗沛霖, 电子与信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1913年生于天津, 1935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52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带特荣誉衔哲学博士学位。电子工业部科技委前副主任。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前成员。中国计算机学...

当工程遇到哲学――专访李伯聪教授

2023年01月26日33
    编者按:“工程与哲学有什么关系?工程哲学是一门新的哲学分支学科吗?”2002年,国内外第一本工程哲学专著《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的出版,不仅开拓性地解读了工程与哲学之间的奥秘,更是率先打开了工程哲学研究领域的大门。2021年10月,该书的英文版由国...

海上潮涌――中国船舶工业改革开放40年

2023年01月26日32
  纪伯伦的诗中,时间是一条溪流,人们坐在岸旁,看它静静流逝。 如果我们用水来述说时间,那么,1978~2018的中国时间就是一条江水,波澜壮阔,浪花翻涌,奔腾呼啸着向前奔去。 而我们无法坐在岸上旁观,我们都在中国这艘巨大的航船上,与她一起迎接共同的命运。我们,或攀上桅杆�t望前...

雷海宗:一代史学大师,声音如雷,学问如海

2022年09月29日33
    汪曾祺在《跑警报》中,开门见山――西南联大有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听说是雷海宗先生,他开的一门课因为讲授多年,已经背得很熟,上课前无需准备;下课了,讲到哪里算哪里,他自己也不记得。每回上课,都要先问学生:“我上次讲到哪里了?”然后就滔滔不绝地接着讲下去。...

雷海宗:中外的春秋时代

2022年09月29日34
    编者:按照尼采的看法,人类的发展是一部技术文明和知识论领域的发达史,但同时也是一部精神上雄伟气质的衰退史。因此,今人的气质是不如古人的,尽管今人有古人所不及的物质文明和奇技淫巧。这就是所谓的古今之争。雷海宗先生此文在某种意义上正是呼应了这一看法。他扼要地...

史学家雷海宗:学贯中西的史学大师

2022年09月29日29
    大师是大学之精魂,与大师邂逅,是场伟大心灵的精采对撞。 如望星空,如观文山,如瞻大河,大师让我们瞻仰伟大,汲取智慧;大师让我们感悟人生,将生命洞穿。让我们一同怀着温情与敬意走近联大大师,汲取那份超越时代泥淖的力量。   &nb...

雷海宗:专家与通人

2022年09月29日34
     编者按: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探讨中国现代大学教育宗旨和制度建设的盛期,尤以此篇文章引发的震动为甚,时人和后人均以“轰动一时”、“掀起轩然大波”形容之,可见其观点鲜明,眼光独到,批评犀利,切中要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