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论监督是一种软监督
2004年09月01日27
如何更好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是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从理论界到实务界,都就此发表了不少有益的见解。本文旨在说明:舆论监督是一种没有强制力的“软监督”,对于各种具有权力性质的“硬监督”,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舆论的力量是强大的。那么舆论的力量从何而来呢?并不是它拥有什么有形的权力,而在于它在精神上、...
舆论监督和“公众人物”
2004年09月01日27
内容提要 本文借鉴美国诽谤法“公众人物”概念,根据我国新闻侵权案审理的实际情况,提出在涉及公众人物的这类案件中,维护言论自由特别是批评权和名誉权两者之间的合理平衡的原则必然演进为对公众人物的名誉权保护应当适当弱化,对新闻媒介和公众的批评言论应当适当宽容的原则,并阐发了近年来学术界为克服“两权”失衡...
舆论导向方式与我的见解
2004年08月11日23
舆论导向的方式方法,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关系着民众自我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的素质。传媒业是一个特殊的行道,不论国际还是国内,这个行道历来都有一种不成文的职业道德标准,那就是客观、中立与真实。 人们之所以把世界称为五彩斑斓的世界,就是因为世界是由不同...
“奉献的艺术”――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演讲录
2004年08月10日25
《中国企业家》编者按2004年6月28日,在全程策划并跟踪报道了西方管理大师杰克・韦尔奇在中国的演讲之旅(报道见本期P40)后第四天,本刊有幸再度亲临华商第一人李嘉诚先生在家乡汕头大学面向长江商学院300名EMBA所作的报告现场,并辑录了李先...
论奉献精神与本职工作的关系
2004年07月17日27
关于奉献的问题,我们已经谈了很多,但在真正奉献的实践过程中,大家对奉献普遍感到很模糊,尤其对于那些别有用心的人,他们时常把奉献作为礼物和奖品,随意恩赐和馈赠他人。比如说在谈到为人民服务时,有很多人仅仅为了完成本质工作,就说他这是在为人民...
一个百年未尽的话题――读康有为《公民自治篇》(1902年)
2004年07月08日27
【内容提要】20世纪初年,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总结戊戌变法失败的惨痛教训,撰述了大量政论文章,继续探索中国政治改革方案。1902年康有为作《公民自治篇》,通过比较中西各国政治制度之异同,主张中国建立公民制度,并以地方自治作为公民制度的政治...
改革过程中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吗?
2004年07月02日24
改革过程中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合理吗? 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常提到一个原则“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意思是说,效率与公平不可能同时兼得,注重公平就会损害效率,要体现效率就得牺牲一些公平。这里的问题是:效率与公平是否真的是一对矛盾,值得商...
中国富豪的慈善困境 没有环境出不了大慈善家
2004年06月28日27
金钱和财富,一直都是中国人心中一根敏感的刺。 八十多年前,德国思想家韦伯在他的名著《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把欧洲的繁荣归因于宗教情感、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伦理和财富观。 而在中国,传统价值观对财富的最直观阐释是两句...
论公平与效率
2004年06月27日23
一个组织的成员,总是可以大致地分为两类人:一类是拥有权力的管理者(所有者兼管理者或是代理管理者),另一类是无权的被管理者,本文只讨论代理管理者和无权的被管理者这种相互关系的情况。 在一个组织中,如果管理者能够依据公正的程序、规则公正地对待被管理者,良好地协调、平衡好权利与权力,则代理管理...
别找借口
2004年06月23日26
据说在美国西点军校,200年来一直奉行着一条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就是“没有任何借口”。正是秉承这一理念,无数西点毕业生在人生的各个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如今,在世界500强企业里面,西点军校培养出来的董事长有1000多名,副董事长有2000多名,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