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格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走向公民时代

2004年02月21日25
    在中国,“百姓”是古老的,“公民”是新的说法。   “公民”是我们萌动的希望,“百姓”是我们尘积的现实。   纷扰和喧嚣中,我们正在挣脱“百姓”枷锁,走上“公民”之路。   “百姓”的历史   “百姓”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之一,这个词早在上古时代就已经成为...

宽容:现代文明的一种核心原则

2004年02月02日25
  宽容,是指对不同观点和不同意见的自制和忍让,也是冲突双方的理解、沟通与合作。对担任领导职务的各界中高层人士而言,是其本身具有现代文明素质的一种体现。   宽容意味着通过道德的榜样和理性的说法去努力影响别人。积极的宽容意味着欢迎多元化。消极的宽容意味着被动地接受多样性。宽容是指对不同观点...

千姿百态的中国人――全国各省人文特点(摘录)

2004年01月23日24
  1、北京    身为“首善之区”,城市建设颇有气派,棋盘式的城市格局也宏伟整齐,是北方内陆型城市的代表。但气候却较为恶劣,春天沙尘弥漫,夏天酷热难耐,冬天奇寒,惟有秋高气爽,还比较可爱。据说,老派北京人重礼数,善待人,颇有尊贤礼让之风,但本人没有见过,总的印象是,此地衙门众多,官气颇盛,八...

我欣赏中国人的品质

2004年01月20日25
  中国妇女比西方更自立   中国妇女挑起生活的重担。   我是一名老美。过去的10年间我在好几个亚洲国家呆过,最近4年一直在中国。我受聘于一家新闻单位做改稿人,被称作"专家",而在美国我应该被称为"编辑"。这两份工作有许多相似之处。   我非常喜欢观察周围的人,喜欢看他们怎样生活...

中国人的人格结构

2004年01月17日24
    主持人:  追求进步,学术倾听,世纪大讲堂向您问候,在谈到缩短中国和西方国家的差距的时候,我们经常说,知己但还要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但是现在呢,我们发现,我们对西方人的了解太多,对自己的了解却知之不足。所以有人提出,知彼但更要知己,说这话的人,就是研究中国人格,他就是北京大学...

中国人的国民性

2004年01月17日28
    一   中国向来称为老大帝国。这老大二字有深意存焉,就是即老又大。老字易知,大字就费解而难明了。所谓老者第一义就是年老之老。今日小学生无不知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这实在是我们可以自负的。无论这五千年中是怎样混法,但是五千年的的确确被我们混...

民族的尚武精神和军队的士气

2004年01月15日33
      尽管一个国家在军事组织方面,具有极良好的规模,但是政府在同时却不培养人民的尚武精神,那么这个国家还是不会强盛的。也许像英国人,位置在一个孤岛上,有了强大的海军足以保护他们不至于受到外国人的侵略,所以一个银行家的头衔可以比军事上的勋绩更为...

梁启超:呼唤新民

2004年01月15日33
    中国经历了长达两千多年的集权专制统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两千多年的历史就是中国人匍匐在王权脚下的历史,习惯了下跪的中国人始终站不起来。即使到了今天,中国人形式上不再生活在磕头、下跪之中,但世世代代被奴役的命运使国人在思想上依然是跪着的。在精神上,人格...

重新点燃启蒙的火炬――五四运动八十年祭

2004年01月15日35
  今年是“五四”八十周年,也是二十世纪对“五四”的最后一个十年祭。   “五四”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最重要的一次启蒙运动,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五四”的精神虽然长期湮没不彰,但是随着新世纪的来临,“五四”的精神力量越来越显得重要,它是全人类的需要,更是中国人民的需要。   中国的启蒙应该说是从...

尊重诚实致富的人

2004年01月15日31
      大众的目光集中于两个问题。一是民营企业家的生存环境,二则是财富品质问题。在我们看来,这两个问题并不矛盾,甚至对于财富品质的质疑,也不过是民营企业家生存环境的另类表达方式。   李海仓无疑是一个优秀的民营企业家。在山西闻喜县,李海仓的口碑尽人皆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