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学术大师的言传身教

2020年07月19日37
    吴仲华(1917.7.27 - 1992.9.19),出生于上海,原籍江苏苏州市,中国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后留校任教。1947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博士学位。先后任美国NACA研究科学家、PIB教授。1954年回...

不学无术最不可取――周惠久教授寄语大学生

2020年07月07日37
  初冬的一个下午,我们来到周惠久教授的书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困惑:为什么大学生中间会有厌学的情绪?眼下不少人,包括一些知识界人士都在往黄道(经商)上挤,读书还有没有出路? “一个社会要发展,它就离不开知识、人才。”周老和蔼地看着我们,缓缓地说:“同样,一个人想立足社会...

风骨清华人

2020年07月03日28
    清华大学的历史,承载着一代代知识分子的理想和追求,饱含对民族复兴的期待和向往……《大家小絮:风骨清华人》作者张克澄为张维、陆士嘉之子,自孩童时期便浸淫在大师云集的清华校园里,耳濡目染,从生活和学习中感受着大师之魂。华罗庚、钱学森、林同炎、蒋南翔、季羡林等...

陆士嘉:做中国的居里夫人――我国第一个空气动力学专业的创办者

2020年07月03日27
    陆士嘉,1911年3月18日生于江苏省苏州市,1933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物理系,1937年考入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物理,并以优异成绩获得洪堡奖学金。1942年,写成优秀论文《圆柱射流遇垂直气流时的上卷》,获得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后,先后在北洋大学、清...

怀念我的导师张维教授

2020年07月03日30
  我是江西人,在江西中正大学土木系就读四年,虽然在学习期间,门门功课的成绩均名列前茅,但直到1947年大学毕业遇到张维老师以前,我对自己将来的主攻方向还不明确。可以说:是他把我领进了力学的大门,是他培养我对力学浓厚的兴趣,也是他的言教身传让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位严谨的科学工作...

劳而不辍 桃李不言

2020年06月24日31
    劳远昌,桥梁与结构工程专家,资深教授,我国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理论与应用的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桥梁结构理论的教学和研究,在预应力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行为、桥梁结构空间分析理论以及桥梁风工程等领域的科研与教学中成果显著,为我国土木工程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

先生证道何处去,曳树清风几度还 ――忆桥梁宗师、学界泰斗钱冬生教授

2020年06月22日27
    2016年5月15日,“�r实扬华交通天下”西南交通大学建校120周年纪念大会上,中国现代桥梁工程开拓者之一、著名桥梁工程教育家、西南交通大学钱冬生教授满面笑容地接过四川省达州市委书记、桥80包惠校友的献花,孰料时隔仅3个多月,9月1日凌晨,钱冬生教授在...

敢在恩师面前据理力争

2020年06月17日27
    曾国藩与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道光十八年的进士同年。李瀚章、李鸿章兄弟以年家子的身份一早就拜在曾国藩门下,学习制举文,彼此谊同师徒。22岁中举人,25岁殿试二甲第三十九名成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李鸿章的仕途一开始就平坦如砥。他曾说:“吾愿得玻璃大厅事七...

钱煦对话浙大学子

2020年04月23日26
  “做科学的目的,是为了人类的福祉、社会的进步、人民的健康,一定要从社会、文化、伦理等多方面来考量。”6月30日,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美国加州大学总校教授钱煦作客浙大海外名师大讲坛,与浙大师生就“21世纪生医科技与人文社会的互动”主题进行对话交流。 钱煦教授是国际著名的华...

先生虽逝,精神永存――悼念范立础老师

2020年03月29日28
    5月3日晚,听到范立础院士逝世的消息,甚感悲痛。尽管我在同济求学的岁月里,和先生的接触并不多,仅限于本科毕业时的合影,桥梁系建系60周年庆典时的遥望,以及好几次有幸和先生同乘电梯时的碰面。但我对先生一直饱有深深的崇敬之情,他的很多事迹也一直激励着我珍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