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精神

  • 最新
  • 浏览
  • 评论

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为新世纪新教育而作(代自序)

2008年09月07日29
    教育是神圣而崇高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   教育的使命让人从无知走向睿智,从幼稚走向成熟,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逐步形成自我教育的人格。   教育需要激情,需要全身心投入与无私奉献;   教育需要诗意,需要洋溢着浪漫主义的情怀;   教育需要机智,需要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

中国大学生到底哪些方面不行?

2008年08月01日30
    作者电子信箱:liuky_szb@21cn.net   最近读到一则报道,今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100多万人找不到工作,但许多高新科技公司又难以招到合适的人才,其中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大学生本身能力差显然是原因之一。  留美学者薛涌写了一篇《中国的大学生为什么不行?》的文章,其中...

中国外语教育制度批判――外语一票否决是否定人的多样性、扼制竞争的制度

2008年08月01日31
    当今社会,外语的重要尤其英语的重要已勿需多言。但重要不等于人人必须学习外语,不等于人人必须把外语学到优秀、高级的程度,不等于不懂外语就不能成才,不等于只有学好外语才能了解外国,不等于学好现在这种模式下的外语才是学好外语。历史经验表明,什么科目(被政府)突出得过了头,已至于形成所谓...

教育: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关于中国教育问题的断想

2008年08月01日32
    中国教育在20多年前以“恢复高考”为标志,成为文革之后与“大包干”同步开始、最先进入变革的领域,但是到目前却成为最滞后的领域之一。在这过程中,不可谓改革招数不多、也不可谓措施变化不多、更不可谓政策反复不多。可是不管如何,中国教育在今日,无论怎么改都既无法解决自己的困境、也难以应对...

弱国教育:中国的外语政策是弱国政策

2008年07月24日27
高考恢复后,我们的考试科目从“不考外语”,经历了“考外语但成绩只以百分之十的比例计入总分”,以后逐年增加比率这一过程,最后到了百分之百。最近几年来,高考实行改革,搞“3+X”制,外语则成了与国语(语文)、数学并列的三大重要基础课程。   与此同时,一系列的外语政策也随之出台:职称评定要考外语,从中...

大学文化育人与国家软实力提升

2008年07月15日30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学是传承、创新、引领文化的重要基地,在提...

大学的“脾气”有多大

2008年07月13日27
大学的“脾气”有多大?这个不能一概而论。许多大学的“脾气”那可是相当的大。   在苏格兰北部一个教育不发达的边区,有一位女学生中学毕业的考试成绩达到了申请牛津大学的标准。这可是当地近百年来头一遭,当地政府十分重视。令人遗憾的是牛津大学的教授面试后说,该生不具备牛津大学要求的创造潜质,不要。于是,当...

中国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2008年07月12日25
教育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基础工程,需要国家的巨额投入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个工程没有搞好,就培养不出有信仰、有道德、有理想且身心健康的人才,没有人才何谈民族振兴、何来国家富强。教育所输送的人才不仅关系到国家其它投入的产出效果与效率,也是社会资源和国家潜力的核心成分,一个国家亏待了教育就是主动放弃了这个...

中国教育的三个恶性循环

2008年07月12日22
根据笔者的观察,长期以来中��的教育深陷在三个恶性循环之中。第一个恶性循环是臣民教育,第二个恶性循环是应试教育,第三个恶性循环是收费教育。这三个恶性循环的一个共同后果,就是教育本质的异化和人文精神的失落。   第一个恶性循环:臣民教育  正如有的学者已经指出的那样,“我们今天的教育,把学生当成物...

应试教育是创新型社会的死敌

2008年07月12日29
建立创新型社会,正在成为当局所探求的宏大价值目标,但它却面对着“应试教育”的戏剧性挑战。   1970年代恢复高考,曾经是走出政治噩梦的里程碑,标示出社会进步的正确向度。而经过长达30年的泛滥之后,高考制度已经演化成普遍的应试教育制度,并且掉头走向自身的反面,成为中��文化的最大肿瘤。它一方面遭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