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婚姻家庭 > 家庭 > 正文内容

梁启超家训十则: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2019年02月25日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同时是一等一的教子高手。

他有九个子女,个个了得。长子梁思成、次子梁思永、五子梁思礼三人均为中国院士;三子梁思忠是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军官;四子梁思达是毕业于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者;长女梁思顺为诗词研究专家;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三女梁思懿为社会活动家;四女梁思宁是新四军早期革命者。

今天为大家选择梁启超家书中的十句话,分享梁启超的教子经。

 

1、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什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平生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将来成就如何,现在想它作甚?着急它作甚?

一面不可骄盈自满,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我一生学问得力专在此一点,我盼望你们都能应用我这点精神。”

――1927年2月6日

感言:梁启超用曾国藩名言教育孩子,“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句话意在说明,我们做事,不能只想着回报、酬劳,更要想着把事情做好,耕耘好自己的一片天地,自然会有好的结果。

 

2、不要填鸭式的教育

“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感言:梁启超反对填鸭式的教育,他在书信中说得最多的是安慰、劝解的话,很少给孩子们提出什么具体的学习目标。

 

3、与子女做朋友

“我晚上在院子里徘徊,对着月亮想你们,也在这里唱起来,你们听见没有?”

感言:100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怕难于想象,从那些旧照片中我们看到的是长辫子、三寸金莲、长袍马褂和那无一例外的呆滞的眼神。而此时的梁启超在给儿女的信中称呼自己的孩子“宝贝”、“baby”,梁启超教育孩子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与孩子们做朋友。

梁先生给儿女们的信比孩子给他的信多很多,作为父亲,亲自给孩子们写信,亲自与孩子们交谈,与他们谈学习、交友、恋爱、生活、政事等等,梁先生将每一件事娓娓道来,没有家长作风,又与今日的家长拉开多大差距。

 

4、做家长要有趣味,养出的孩子才能有趣味

“能做成一部‘审美的’游记也算得中国空前的著述。况且你们是蜜月快游,可以把许多温馨芳洁的爱感,进溢在字里行间,用点心去做,可以是极有价值的作品。”

――1928年5月24日,致梁思成、林徽因

感言:梁思成与林徽因结婚后,去欧洲度蜜月。他们的蜜月之旅浪漫而温馨,他们每去一个地方,都是有目的的考察。欧洲的经典建筑,让他们体会到了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这是一次空间的穿越,更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游历。这种结婚旅行,比当下单纯为了新奇和时尚的观光旅游更有意义。这是梁启超在书信里指导他们写游记。

 

5、做人要有几分“孩子气”

我说你“别耍孩子气”,这是叫你对于正事――如做功课,以及料理自己本身各事等――自己要拿主意,不要依赖人。至于做人带几分孩子气,原是好的。你看爹爹有时还“有童心”呢。

――1925年7月10日《致孩子们》

感言:梁启超说有两种孩子气,一种是任性、耍小孩子脾气;另一种就是我们说的童心童趣。

 

6、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交替循环

“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思成你已经熬过三年了,这一年正该用火炖的功夫。”

――1927年8月29《致孩子们》

感言:猛火熬和慢火炖,就是要我们处理好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关系。

 

7、做官不是安身立命之所

做官实易损人格,易习于懒惰与巧滑,终非安身立命之所。

――1916年10月11日《致梁思顺》

感言:每个家长都有很多自己悟到的人生经验传给自己孩子,梁启超在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说,做官容易让自己的人格受损,容易让人养成懒惰和巧滑,不是能够安身立命的领域。梁启超应该很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做官吧。

 

8、尽责尽力,就是第一等人物

“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1923年11月5日《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教育孩子,尽职尽责就是第一等人物,这个标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是非常高的要求。很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干大事、创大业,其实人首先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即便做成大事,也会很快失败。

 

9、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

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要着急,因为他本勉强进大学。你们兄妹各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的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1928年5月13日《致梁思顺》

感言:当时女儿梁思庄刚到国外学习,一时无法适应,梁启超在信中写道:“至于未能立进大学,这有什么要紧,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越筑得厚越好。”可见梁启超关注的是孩子的基础是否牢固,而所谓的成绩和分数,不过是表面的东西。

 

10、通达、健强的人生观,是保持乐观的要诀

我有极通达、极健强、极伟大的人生观,无论何种境遇,常常是乐观的。

――1928年5月13日《致梁思顺》

感言:梁启超认为,给孩子树立通达、强健的人生观,比教育他们学具体的知识更为重要。这种通达、强健的人生观能让孩子在逆境中保持乐观的态度,帮助他们战胜困难。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中国历史上对个人的修身、齐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梁启超家训十则: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的相关文章

请为孩子创造一个好的家庭环境

      中国人重家庭,不仅百姓重家庭,而且皇帝也重家庭。所以,臣民有了功劳,也要奖赏其家,有了过失,又要惩罚其家。照理一人做事一人当,才是正理。封建文化特别看重家庭因素,人们坚信一人犯法必然与家庭有关,就是无关,也得惩罚。  &nb...

治治唠叨

      唠叨是一种破坏性的心理疾病,如果你是个唠叨的人,要立刻采取办法来改正这个缺点。   一、取得你丈夫和家人的合作   每当你快要发怒或是对发霉的问题喋喋不休的时候,请他们罚你五块钱。   二、训练你自己把话只讲一遍――然后忘掉它   如果你必须...

教会孩子适可而止

     通过买玩具从小教会孩子合理的消费理念。   日常生活中,孩子容易无止境地要这买那,面对他的“贪得无厌”,你是否经常束手无策?其实孩子的世界很简单,关键在于如何引导。        和孩子逛商店,他总是...

培养孩子快乐的方法

      1. 给孩子一些“控制权 ”     一些父母常将孩子当成“孩子”,而不征求其意见,容易使小孩 对环境产生一种“无能为力”的沮丧和无力感,当然这并不是要父母 将家中大事跟孩子商量,但至少可以让孩子自己决定穿哪件衣服,...

论母教文化

      在我国传统教育中,向来重视母亲对儿女的伦理道德教育。《韩诗外传》卷九说 “贤母使子贤也。”贤良的母亲重视家庭教育,为的是使孩子长大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由此,产生了重视家庭教育的母教文化。   母教的产生与时代息息相关。由于古代受儒家教育思想的影响...

劝君少为子孙谋

    汉武帝时昭平君的母亲隆虑公主因病去世前,曾“以金千斤、钱千万为昭平君豫赎死罪”,可谓爱子心切,用心良苦,汉武帝是答应了的。很可能就是因为这个“免死”承诺,使昭平君有恃无恐,日益骄纵,居然“醉杀”公主保姆,犯下死罪。起先承诺“为昭平君豫赎死罪”的汉武帝,事到临头,却还得虑及不“诬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