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孙思邈

2004年03月28日
 

  孙思邈(581―682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生于公元581年,死于公元682年。他自幼身体不好,重病缠身, “屡造医门”,花费了大量的“汤药之资”,差不多把家产变卖光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他心中萌发的学医愿望愈来愈强烈。18岁那年,他便开始医学生涯。

  孙思邈曾说:“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2”为了学会治病的方法,他在认真攻读了《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著之后,又告别乡里,到40里外的铜官县拜师深造。由于他勤学好问,刻意进取,几年之后就成为远近闻名的医林强手。

  在行医过程中,孙思邈鉴于妇女有胎、产、经、带、前阴、乳疾等特殊病症,大胆提出了单独设立妇科的主张。为了使这一想法付诸实际,他把妇女的特殊疾病和治疗方法单列出来,写成了“妇人方”7卷,对妇产科各种疾病的发病原因和治疗方法作了详细叙述。特别是妇女孕期卫生、临产处置和产后禁忌症等方面,孙思邈提出了不少新见解。他认为,妇女怀孕后必须注意调养性情,节制嗜欲,避免惊恐;分娩时要镇静,不应忙乱惧怕,在旁的人也应镇定,不得流露出忧郁不安的神色,否则容易引起产妇精神紧张,造成滞产、难产。后来,他把自己对妇科疾病的研究成果,分别载入《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

  孙思邈还提出了专设儿科的主张。他曾说:“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率不成大。”所以,他对小儿,特别是婴儿的各种疾病的治疗和护理,尤其肯花功夫去研究。他把儿科病分为序例、初生、惊病、客件、伤寒、咳嗽、杂病等9门。收辑用方320个,载入《备急千金要方》之中。

  孙思邈长期植根于民间,对于民间的土方、验方非常重视,他曾说:“余早慕方伎,长祟医道,偶逢一法,岂惜千金!遂使各方异术,莫能隐秘。”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已者,不远千里,服膺取决。”由于他虚心向民间“寻宝”,又善于总结提高,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医疗经验。他不但擅长妇产科、儿科,而且更精于内科、外科、五官科及按摩、保健、食疗等。同时具有相当高明的针炙技术和渊博的药物学知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孙思邈” 的相关文章

“两弹”之星郭永怀

    1999年9 月18日,在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大会上,江泽民总书记饱含激情地说:“他们的英名和功绩,将永远与‘两弹一星’事业的丰功伟绩融为一体,记载在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上。”同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布决定,对23位“两弹一星功勋”予以表彰。在...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真诚真情真本领――韩济生院士的“三为”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

李方华:一生一世物理情

    物理的魅力,曾经牵动着一个17岁小姑娘的心,也就是从那时起,李方华步入了这一由男性主宰的世界……     李方华从不奢望八小时外的潇洒,站在家庭生活与科学研究的十字路口,她硬是探究了一套自己的“简单哲学”……   2003年2月27日,儒雅气息十足的李方华...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她用的办公桌只有不到1米宽,上面放着双黄连口服液和另外两个小药瓶。计算机靠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张江泽民总书记和她握手的照片。坐在办公桌前,抬头可以看到朱�F基总理和她亲切交谈时的合影。     靠自己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她登上了中国科技奖励的最高一级,受到了党和...

美华人科学家李明定:基因研究领域独辟蹊径

    留学美国的中华学子人才辈出。在国际基因研究领域,一位新秀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曾报道过这位华人科学家的事迹。他就是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副教授李明定博士。   为“瘾君子”探索戒烟的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的吸烟者,每年有上千万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