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钱学森与妻蒋英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2010年03月20日
  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今天早晨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在中国科学院宿舍区一排老旧的红砖楼群中,有一座普通的小楼,这就是被称为“中国航天之父”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和中国“欧洲古典艺术歌曲权威”蒋英夫妇的家。走进这个家,满眼都是藏书,在屋中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一架德国制造的黑色大三角钢琴。这架琴记录了这对夫妻挚真的情感、至诚的追求、至上的奉献……

  悠悠青梅竹马情

  钱学森的父亲钱均夫和蒋英的父亲蒋百里都是前清秀才,又同是留日学生,两人回国后都在北京供职,因此两家来往甚密。

  蒋英是蒋百里的三女儿。只有一个独生子的钱均夫仗着同蒋百里的特殊关系,直截了当地提出要5岁的蒋英到钱家做他的闺女。蒋英从蒋家过继到钱家是非常正式的,蒋钱两家请了亲朋好友,办了几桌酒席,将蒋英的名字也改为钱学英。

  蒋英回忆起那段经历时说:“过了一段时间,我爸爸妈妈醒悟过来了,非常舍不得我,跟钱家说想把老三要回去。钱学森妈妈答应放我回去,但得做个交易:你们这个老三,现在是我干女儿,将来得给我当儿媳妇。”

  良好的家庭环境,使钱学森和蒋英自幼受到很好的文化熏陶和家庭教育。蒋英儿时喜爱唱歌,颇有音乐天赋。1935年,蒋英随父亲到欧洲考察。1937年,蒋英考进柏林音乐大学声乐系,从此开始了她在欧洲学习音乐的漫长旅程。

  而钱学森,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而且对艺术也很热爱。书法、绘画、写作、小品尽显才艺。

  1935年钱学森赴美留学。获得博士学位后,钱学森和导师冯.卡门共同开创了举世瞩目的“卡门――钱学森公式”。从此,钱学森的名字传遍了世界。

  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个在美国苦攻航空机械理论,一个在欧洲畅游于声乐艺术的海洋之中,10多个年头,钱学森与蒋英彼此没有来往,只有艺术的种子孕育在各自的心田。

  然而,当蒋百里赴美国考察把蒋英在欧洲的留影拿给钱学森看时,照片上那动人的微笑和儿时就依稀可见的美丽,在钱学森的心里掀起了微澜。

  这年的旧历 七月初七 ,是钱学森刻意选择的良辰吉日。钱学森终于下定决心,向蒋英求婚。

  钱学森来到蒋家,走到蒋英面前恳切地说:“英妹,12年了,我们天各一方,只身在异国他乡,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我们多么需要在一起,互相提携,互相安慰!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还要相逢,我们却一别12年,太残酷了。这次我回来,就是想带你一块儿到美国去,你答应吗?”

  的确,两个人虽无书信来往,但是,长久的分离,并没有封冻两颗相爱的心灵,相反,更加重了他们之间的思念。他们都在无言地等待着对方。

  1947年,钱学森与蒋英在上海喜结良缘。

  这年9月26日,钱学森与蒋英赴美国波士顿。他们先在坎布里奇麻省理工学院附近租了一座旧楼房。在新家的起居室里摆了一架黑色大三角钢琴,为这个家平添了几分典雅气氛。这架钢琴是钱学森送给新婚妻子的礼物。

  多年之后,当蒋英忆及往事,依然回味无穷地说:“那个时候,我们都喜欢哲理性强的音乐作品。因此,我们常常一起去听音乐,看美展。我们的业余生活始终充满着艺术气息。不知为什么,我喜欢的他也喜欢……”

  在软禁中相濡以沫

  在美国工作的10多年间,钱学森为美国航空和火箭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1950年8月,当得知钱学森要回国时,美海军部副部长立即给司法部打电话:“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

  整整5年在美的软禁生活并没有消磨掉钱学森和蒋英夫妇返回祖国的坚强意志。在这段灰暗的日子里,钱学森常常吹一支竹笛,蒋英弹一把吉他,两人共同演奏古典室内音乐,以排除寂寞与烦闷。虽然说竹笛和吉他的声音并不那么和谐,但这声音是钱学森夫妇情感的共鸣,它是一种力量,它代表了这对不屈的夫妇的一种意志,一种品格,他们从这音乐中领悟到的是一种发自心底的信心和动力。

  科学与艺术相辅相承

   1955年10月8日 ,在周恩来总理亲自过问下,美国政府终于准许钱学森夫妇回国。但当钱学森和蒋英带着他们6岁的儿子永刚、5岁的女儿永真在机场最后登机时,美国政府又无理扣留、没收了钱学森在美国20多年间积累下的研究笔记。而他们的结婚“信物”――黑色三角钢琴,在蒋英的据理力争下,最终与他们一起回到了祖国。这架三角钢琴也因此成为钱学森和蒋英历经风雨、沐浴幸福的见证。

  在回国以后的40多年里,每当蒋英登台演出,或指挥学生毕业演出时,她总喜欢请钱学森去听、去看、去评论。钱学森也喜欢把所认识的科技人员请来欣赏,大家同乐。有时钱学森工作忙,蒋英就录制下来,放给他听。如果有好的交响乐队演奏会,蒋英也总是拉钱学森一起去听,把这位科学家、“火箭迷”带到音乐艺术的海洋里。

  每当听到蒋英的歌声,钱老总能感到一种美好的赐予。于是,他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是多么有福气啊!他甚至总想对人们高呼一声:让科学与艺术联姻吧,那将会创造奇迹!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钱学森与妻蒋英 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的相关文章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真诚真情真本领――韩济生院士的“三为”人生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人们常常用这句话形容老骥伏枥者,但是通过采访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神经生理学教授韩济生,我更感到韩院士“希望在自己的余生为社会多做些事情”的平凡话语透着更多的真诚真情真本领。   为师  每年的盛夏,都是研究生答辩比较集中的季节...

中国科学防疫第一人――伍连德

      上个世纪初年的1910年秋冬,一场来势凶猛的鼠疫袭击我国东北,三个多月时间即从边境小城满洲里传进关内,很快京师、济南、烟台都发生了疫情。时值清朝末年,国力衰微,不要说少医无药,就连地方官员中也很少有人具有起码的防疫常识。东北地区还有日、俄帝国主义势力割据,形势万分危急。此...

王涛:创业路上涛声依旧

      她用的办公桌只有不到1米宽,上面放着双黄连口服液和另外两个小药瓶。计算机靠的那面墙上,挂着一张江泽民总书记和她握手的照片。坐在办公桌前,抬头可以看到朱�F基总理和她亲切交谈时的合影。     靠自己对中国科技事业的贡献,她登上了中国科技奖励的最高一级,受到了党和...

奇迹在发明家的智慧中诞生――中国优秀发明家陈国清

    199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北京。 国庆五十周年盛典在天安门广场拉开凝重光辉的大幕。    "五十年盛典,包含太多太多。环境整治、阅兵、游行、展览、晚会……几十万人庆典,在这当中创造了数不清的'第一'。  每一个'第一'都是向国人展示五十年盛典的辉煌; ...

王选:大的成功需要时间积累

    “我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国家支持、团队合作的结果,是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果。这也说明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王选感慨万千。   “20多年来,我一共有10个梦想”。如今,10个梦想中有5个梦想已经实现了,其中第一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