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老,一本学习民族精神的教科书
-
一代大师乘鹤西去,渐行渐远,消逝的是他伟岸的身影,留下的是巨大的精神财富。作为科学家、教育家,他的巨大贡献令世人瞩目;作为祖国的赤子,他的思想、品德、人格、情操,更是我们学习民族精神的优秀教科书。
在钱老的身上凝聚和体现了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他以他的一生诠释了
民族精神的内涵,为国人学习和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了楷模。笔者以为,其中最需要时下国人仿效和学习的有如下几点:
一是淡泊名利,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钱老1942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便开始在美国工作,然而正当他的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他却放弃了一年8万美元的高薪,选择回到满目疮痍的中国在清华当一名普通的教授,其每月微薄的工资仅可买两个暖水瓶。而做出这种物质上的巨大牺牲的目的,用他的话说,就是“为了多交几个学生”,多为中国培养急需的人才。这种为了报效国家,放弃个人私利的情怀,特别值得时下国人、尤其是当代留学海外的学子反思、学习。
二是以国家和民族的需求作为自己一生的选择和志愿。现时的学子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有的完全以个人兴趣爱好为选择,有的以自己的特长为抉择,而更多的、普遍的是要考虑专业前途、文凭的含金量以及毕业后谋职的难易。而钱老则不然,他本来是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而且当时已经考取了清华大学的历史系,但在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后,当他从收音机里听到“中国战则必败,因为日本人有飞机大炮”的消息时,:立时决定:“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随即弃文学理。钱老在选择终生的志愿时,以国家和民族的需求为先,以富强国家、振兴民族为己任,而丝毫未有个人的考虑,这是特别值得今天的学子奉为楷模的。
三是不媚俗、不唯上、说真话,以科学家的良心、以为国家负责的态度发表己见。当一种错误的思潮象潮水一般涌来时,能够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推波助澜是一件非常不易的事情,他不仅需要学识、胆量,更需要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1957年针对清华大学照搬苏联模式教学思想以及其在清华园内外已形成主流、时潮的态势,钱老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文章提出不同意见,因之成为被批判、打击的对象,开始了被改造的“右派”生涯。联想到现在一些见风使舵、谎话连篇以求自身安稳、晋升、享乐的所谓“家”们,钱老的光明磊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对国家和民族高度负责、不媚俗、不唯上、说真话的科学家的良心。
四是身处逆境,初衷不改;历经磨难,忠心不变。钱老虽然被错误的打成右派,但是他报效祖国的初衷没有丝毫改变,有报道说:从被打成“右派”到1966的9年间,这位被困在清华园里的科学家先后为各方提供咨询、解决技术难题100多个。而1982年当他被任命为上海工业大学校长时,他又全身心的投入到学校的改革中去。他没有时间去舔舐自己的伤口,“国家需要我工作到什么时候,我就工作到什么时候”,这就是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的人生态度。
钱老的民族精神和他的学问一样博大精深,笔者只能择其要而言,伟大而永远长生的钱老,您真是一本学习民族精神的优秀教科书。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