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刘秀梵:和动物疫情“赛跑”的人

2019年11月18日
 

 

半个世纪以来,他总是和动物疫情“赛跑”。他带领科研团队奋战在动物传染病学研究的前沿,先后研制出禽流感(H9亚型)灭活疫苗、新城疫基因Ⅶ型灭活疫苗、传染性法氏囊病中等毒力活疫苗和鸡马立克氏病2+3型双价活疫苗等多种新型疫苗,取得国家新兽药证书,获批工业化生产并在全国范围推广应用。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点学科预防兽医学学科带头人、扬州大学教授刘秀梵。

1965年冬日的一天,江苏高邮县一个生产队的农民们焦急万分。原来,他们仅有的3头牛“宝贝”发生有机磷农药中毒,病情严重。他们请来了一位“牛大夫”,就是刚从苏北农学院兽医系毕业留校任教的刘秀梵。诊断明确后,刘秀梵赶紧将牛身上的农药清除,并打了解毒剂。

几天后,中毒的牛就康复了。“这是我毕业后第一次出诊,淳朴的农民不会用过多的话语表示感谢,只是紧紧地握着我的手不肯松开。”刘秀梵说,从此以后,他对兽医工作更多了一份责任和使命的理解――给动物看病,是关系到农民能否过上富裕日子的一份事业。

1980年,刘秀梵被教育部选派去美国深造,先后在密歇根州立大学和美国农业部家禽研究所研修兽医生物技术。他回忆说,自己成天“泡”在实验室,“每天工作12~16小时,周末也不休息”。除了选修与兽医和医学有关的课程外,他还专攻“鸡马立克氏病的单克隆抗体”的研究。最终,他研制成功的鸡马立克氏病的单克隆抗体成为国际血清分型的标准试剂。

在回国不到3年的时间里,刘秀梵率先将单抗体技术应用于动物疫病研究和控制。他研制了鸡马立克氏病病毒、新城疫病毒、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禽流感病毒等7种病原体不同表位的单抗100多种。他的单克隆抗体研究,不仅填补了国内空白,而且达到了国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

近些年,禽流感不时成为公众关注和热议的焦点。其实,早在20多年前,刘秀梵就和“禽流感”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年,H9N2亚型禽流感突然在全国爆发。刘秀梵带领团队在禽流感主要流行地区开展H9N2亚型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采集了13个省市的病毒,进行系统分析鉴定和遗传发生分析,从实验室研究到现场疫情分析,都争分夺秒。半年后,国内第一个禽流感疫苗(H9亚型)诞生,并于2002年2月获得生产许可。此后几年间,这种亚型禽流感得到很好控制,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此外,刘秀梵团队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国家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全国历年累计仅有9个一类新兽药证书。该产品为世界首个鹅用新城疫疫苗,也是国内首个将减少排毒作为效检质量标准的新城疫疫苗,显著提升了国内该行业的核心竞争力。产品转让7家企业进行规模化生产,自应用以来,已累计生产销售超50亿羽份,减少经济损失近40亿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由于长期从事动物病原的研究,刘秀梵熟知,70%的人类病原体来源于动物,只有把动物疫病的源头问题控制住了,才能控制人畜共患病。“动物与人,是一个大的公共卫生系统。”刘秀梵表示,“我们不单要考虑人类的健康,而且要考虑动物的健康,应该把生态环境的健康当作一个整体来对待。”

刘秀梵对自己有“两个12点”的要求:每天12点以后才吃午饭,每晚12点以后才休息。如今,年过七旬的他依然坚持为本科生和研究生授课。他主持完成的《现代兽医一流人才“三四三”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荣获2018年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为推动我国兽医流行病学的教学和研究,他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兽医流行病学教材,率先开设了“兽医流行病学”课程,主讲的《动物传染病学》获批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8年,刘秀梵作为负责人的“动物传染病学教师团队”入选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刘秀梵:和动物疫情“赛跑”的人” 的相关文章

蔡伦

      早在西汉(公元前206一公元25年)初就已有用废旧麻绳头和破布为原料制成的麻类植物纤维纸。1986年甘肃天水市放马滩西汉墓中出土绘有地图的麻纸,年代为文帝、景帝(公元前179一前141年)之时。1957年西安市灞桥也出土不晚于武帝(公元前14...

钱三强与何泽慧原子世界的科学家伴侣

    清华园的同班同学   1932年,旧中国的高校首次实行全国统考,清华大学物理系招生50余人,其中女生只有3人。原籍山西,在江苏苏州长大的何泽慧是班中年纪最小的女生。在这个班里,有一位出生在浙江绍兴,在北京长大的男生叫钱三强。根据学校餐厅用餐男女生搭配编席的规定,钱三...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肖志国:让中华之“光”闪亮

                我们缺少科学家吗?不缺,我们缺少企业家吗?也不缺,我们缺少的是什么?我们缺少的是科学家型的企业家,企业家型的科学家。肖志国就是这样的科学家,也是这样的企业家       在中国,有为数众多的科研院所,有为数众多的科研人员,还有数不胜数的高水平科...

喻名德:大漠酬志不言倦

          喻名德长期担负我国重大国防科研试验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组织和指挥任务,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1996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国防科研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搞了几十年核技术研究的喻名德又要彻底转...

地质力学的奠基人――李四光

    说到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和地质科学所取得的成就,就不能不想到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   李四光出生于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双重压迫而处于内忧外患、灾难深重的年代。为了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李四光东渡日本、远去英国求学。求学归来后,他拒绝外国高薪聘请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到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