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中航沈阳所首任所长刘鸿志逝世享年99岁 系歼-8原型机研制的总指挥

2020年11月25日
  12月31日报道:昨日,航空工业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官方微信发文,航空工业沈阳所首任所长刘鸿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9年12月29日13时1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9岁。

 

为中国航空工业奉献终身

 

公开资料显示,刘鸿志1920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凤翔县。1936年12月参加革命。1938年1月,在延安入陕北公学学习,结业后转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党和人民竭尽全力、艰苦创业。

1958年,刘鸿志组建空军第一研究所(空一所)。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1961年,任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1974年,调任630所(航空工业试飞中心)所长。1978年,任航空研究院第一副院长。1980年,任航空研究院党委书记。1982年,任航空工业部老干部局局长。

作为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首任所长,刘鸿志为我国航空科研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发挥和调动科技人员的聪明才智,造就了一支新中国从事飞机设计研究的技术队伍,培养出一批优秀的航空科技人才。刘鸿志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航空工业部“献身航空工业30年特别荣誉奖”等荣誉。

 

受命组建新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爱惜人才,知人善用

 

1961年,年仅41岁的刘鸿志迎来高光时刻,他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飞机设计研究所。同年8月3日,国防部第六研究院第一研究所正式成立,11月25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任命书,正式任命刘鸿志为所长。刘鸿志带领全所认真学习贯彻“科研十四条”,调动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将全所凝聚成一个战斗的集体。他力主走我国自己的飞机设计道路,集中专家和群众的智慧,做出关键技术问题的正确决策。

刘鸿志在工作中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他曾强调,培育人才要在实干中锻炼。一所成立头三年,由于工作需要,技术骨干平均年龄26到27岁,顾诵芬在建所时由设计员直接选拔为副总设计师,当时才30岁。刘鸿志对老专家的工作倍加关照,并指出他们对年轻技术人员不仅在业务上培养指导,还要及时将技术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担当科学带头人,锻炼他们组织领导工作的能力。

刘鸿志爱惜人才,知人善用。我国飞机设计的奠基人徐舜寿在受到错误处分时,刘鸿志却对他倍加信任和爱护,为徐舜寿平了反,并推荐他担任一所副所长,主管全所科研工作。徐舜寿说,他对刘鸿志所长非常钦佩,在他奉调603所担任所长兼总工程师,曾依依不舍的说刘鸿志在601所的几年,是他心情最舒畅的时期。

刘鸿志和设计人员朝夕相处,关系融洽,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成立初期的设计员、专业组长、室主任,如沈尔康、冯钟越、蒋成英、张仲秋、宋文骢、陈一坚等,后来在航空工业不少设计研究所担任所长和总师,成为新中国航空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歼-8原型机研制的总指挥

 

而说起刘鸿志,中国第一型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一定是避不开的关键字。在歼-8的研制过程中,刘鸿志坚持以总设计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充分发挥技术委员会作用,当歼-8飞机总体设计先后遇到上双发还是上单发,及是否采用机头进气等关键技术问题时,在听取各方面意见后,他坚决支持总设计师黄志千提出的双发和机头进气方案,为歼-8飞机首战必胜赢得了时间。

1965年,112厂(现航空工业沈飞)总工程师高方启因积劳成疾逝世。刘鸿志临危受命,兼任112厂第一副厂长、总工程师。他对歼-8飞机的试制提出了见缝插针的设想,在不影响工厂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安排歼-8飞机的试制工作。刘鸿志决定由所里组成现场设计队伍,在厂设计大楼地下室展开了现场设计发图工作,不仅仅加快了图纸设计进度,更好地与生产工艺相结合。

作为歼-8原型机研制实际上的总指挥,他在新机研制过程中实行科研、生产、使用“三结合”和技术人员、工人、领导干部“三结合”,为歼-8飞机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十年磨一剑,1969年7月5日,歼-8飞机于首飞成功。这一飞,在当时将共和国难以应对敌高空侦察机的历史甩在身后。这一飞,更是让共和国有了一颗生命力顽强的种子战斗机,后来衍生出多个子型号,以庞大的阵容守卫着祖国的长空。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中航沈阳所首任所长刘鸿志逝世享年99岁 系歼-8原型机研制的总指挥” 的相关文章

喻名德:大漠酬志不言倦

          喻名德长期担负我国重大国防科研试验工程技术项目的研究、组织和指挥任务,先后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10余个奖项,1996年被授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成为我军国防科研试验领域的知名专家。       搞了几十年核技术研究的喻名德又要彻底转...

路甬祥: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

    在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上,全国人大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应邀作了题为“科技创新与小康社会”的大会主题报告,全文如下: 一、时代与形势 客观、科学和全面地认识和判断形势,是明确发展战略、目标和方向的基础。纵观当今世界,正...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弟弟眼中的“两弹一星”元勋

弟弟眼中的“两弹一星”元勋

       7月29日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忌日,笔者7月中旬专程来到襄樊市委党校采访了邓稼先的弟弟邓�o先,今年已73岁高龄的邓�o先向笔者透露了有关邓稼先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图后排为邓稼先及夫人许鹿...

王选:大的成功需要时间积累

    “我能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是国家支持、团队合作的结果,是20多年来坚持不懈的结果。这也说明任何大的成功,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从江泽民总书记手中接过获奖证书,王选感慨万千。   “20多年来,我一共有10个梦想”。如今,10个梦想中有5个梦想已经实现了,其中第一个就是“...

中国核物理泰斗――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淦昌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核物理泰斗。  他是中国唯一享有“金博士”荣誉的科学家,他是中国“8 6 3 计划”的4 位介导者之一。  1 9 8 6 年,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同志对王淦昌等4 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指示,通过认真全面的分析论证,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