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钟群鹏:60年光阴献给失效分析事业

2022年03月05日
 

 

一走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钟群鹏院士的家,我们就被客厅中央悬挂的国画作品所吸引,这幅水墨国画正是钟群鹏的好友按照钟老家乡丰惠老宅的居住环境精心创作的。

“年纪大了,不能常常回家乡走走看看了,每每想家乡的时候,我就看看这幅画,一解内心深处这份浓浓的乡愁。”钟老笑着说。

 

从严重脑震荡到立志学科学

 

幼时的钟群鹏十分贪玩,回忆起在钟家道地和小伙伴玩耍的情景,钟老脸上露出孩童般的笑容。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两年后,战火燃及上虞,父亲带着5岁的钟群鹏离开了家乡,一家人辗转到温州乐清。钟群鹏的整个童年时代都是在苦难颠簸中度过的,被侵略和被人宰割的苦难在他幼小的心灵里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1940年春,幼年的钟群鹏在玩耍时不小心跌进深沟,造成了严重的脑震荡,由于缺医少药,整整神志不清地“疯了”一个多月。大夫说:“这孩子的脑子可能不行了,将来估计也干不了什么了,要多练数字,数学可能会使脑子恢复起来。”从此,钟群鹏就开始以顽强的毅力学习数学,慢慢地身体奇迹般康复了,且后来数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由于逃难生活,钟群鹏小学念了两所、三段,1947年才小学毕业。也是在这一年,他跟着父亲迁入金华市,在金华念了两所初中,成绩依然名列前茅。1950年春天初中毕业前夕,时值金华市解放不久,钟群鹏加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担任团支部宣传委员;同年,他考入浙江省立金华中学高中部,并担任团支部书记。

1951年8月,受浙江团省委的指派,钟群鹏被保送到中央团校第四期短训班学习,并于当年10月加入团中央土改工作队。由于身体欠佳,钟群鹏在乡下多次晕倒,但他仍然靠毅力坚持工作,并在土改结束时并评为土改工作模范。

1952年到北京后,钟群鹏被组织分配到团中央办公厅,但他却请求“支援国家建设”报考大学,立志学科学。“家父毕业于国民党高级警官学校,由于从政清廉一直不得志,需要靠卖地度日,家父就给我们立下了一定要技术救国,‘不得从政’的家规。”钟群鹏说,除了家规,比起从政,他自己也对数学、科学研究更加感兴趣。

 

从手指受伤到失效分析

 

1952年,钟群鹏经补习作为调干生考入北京航空学院(清华大学一部)飞机施工(工艺)专业。1955年,未本科毕业的他被指派到北京航空学院航空冶金系读研究生。

1957年研究生毕业后钟群鹏参加教研室工作,一次试车测试时,他的右手食指指尖被齿轮“咬”掉,拔出后留下了“断口”,校医院的一位老医生看了他的手指后,很快准确地判断出手指是怎么形成断口的。“医生可以分析出我手指断裂的原因,我这个搞材料研究的当然也可以分析出材料断裂的原因,破译出那些藏在断口中鲜为人知的秘密。”钟群鹏对“断口”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那时候起,钟群鹏从断口分析逐步进入断裂分析、断口机理研究、失效分析、重大事故分析、断裂的预测预防工程领域。“那时候,很多人从未听说过失效两字,更不清楚断口是如何形成的。”钟群鹏说,为了把失效分析做深做透,他一有时间就到空一所、航空材料研究所等单位学习如何分析断口。

从机电产品频繁的事故中,钟群鹏感受到失效分析的重要性和艰巨性。20世纪70年代开始,他先后组织举办了“断裂机理研讨班”、“金相技术和故障分析进修班”等提高班和研究生班,开设和主讲失效分析和预防方面的新课,培养专业骨干力量。进入20世纪80年代,他与几位业内骨干发起一个有117名国内知名教授、专家参加的联名签字活动,呼吁国家加强失效分析的研究和组织工作,从而使中国第一个失效分析的学术组织―“失效分析工作委员会”于1985年得以顺利建立,钟群鹏被推荐担任该委员会主任。

20世纪90年代,在老一辈科学家师昌绪、颜鸣皋等院士的倡议和推动下,钟群鹏又发起组织成立了有24个全国性学会联合参加的“中国科协工程联失效分析和预防中心”,钟群鹏被选为中心主任。1995年又在完成国家经贸委、国家教委批准的CIDA基金项目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加拿大失效分析和预防培训中心”,开辟了失效分析高级人才的国际培训与交流渠道。

 

“做任何事情都要严谨求实”

 

“失效分析及预防,是维护科学的公正与纯洁的工作。从事失效分析及预防研究,必须拥有刚正无私的品格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钟群鹏说,在30多年里参与的每一例失效事故分析中,不但要分析事故的成因,还要提出严谨的、科学的预防措施,有时甚至还要走上法庭,去维护当事人的权益,维护科学的公正,这是一份责任重大而又神圣的工作。对于自己接手的每个任务,钟群鹏的心中都有一杆公平秤,那就是“严谨求实”。

生活中的钟群鹏开朗、豁达,乐于助人,总是以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对待工作。在他主持、参与的500多例失效事故的分析工作中,每一次都得出了科学、客观、公正的技术结论,还没有出现过错判、误判和反复的记录,这也是对他的工作态度、人格精神的最好诠释。

如今,对于年逾古稀的钟老来说,研究领域仍在不断地拓展。

“我还有侄子和侄女在家乡,我时常从他们那里得到家乡的信息,也经常鼓励他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严谨求实。”钟群鹏说,上虞乡贤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踏实,这也是在外上虞人能获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空余时间,我会在网上浏览上虞的新闻,也经常收到上虞乡贤研究会的乡贤报。上虞名人多,乡土气息浓,乡贤们也都非常关心家乡建设,这都是上虞的一笔宝贵财富。”钟群鹏说,他希望在有生之年发挥余热,为家乡建设多作贡献。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钟群鹏:60年光阴献给失效分析事业” 的相关文章

杨振宁和我

    在人生成功的过程中,须具有三种因素:(1)天才:学问方面,天才成分占得多。有无发明与创作是不止以得多少分数,几年毕业所能达成的。(2)努力:道德方面,努力成分占得多。每个人都有他所应做的事,做到尽善尽美就是成功。(3)命:事业方面,命或机会成分占得...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朱棣文

    捕风捉影难矣,捕捉以每小时4000公里速度运动的原子更难。然而,有位华人能耐大,他制服了原子,也因此捧走了 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桂冠。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有座很不起眼的小楼,便是这样一个藏龙卧虎之地...

徐克俊:航天路上架桥人

      2003年10月15日下午,“神舟”五号正在地球轨道上作第五圈飞行,徐克俊离开欣喜的人群,满腹心事地乘车向北驶去。汽车停在东风烈士陵园大门前,徐克俊把军帽留在车上,独自一人走在前面,步履匆匆却并不坚实,甚至有些摇摆,毕竟年龄直奔六旬且40个小时未曾合眼了。司机紧随在他的身...

科技界使命重大而神圣

    各位代表、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共同迎来了新世纪我国科技界的一次盛会�D�D�D首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的隆重召开。这次论坛,得到了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论坛组委会,向参加本次论坛的各位朋友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给予大会热情支持的各...

美华人科学家李明定:基因研究领域独辟蹊径

    留学美国的中华学子人才辈出。在国际基因研究领域,一位新秀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曾报道过这位华人科学家的事迹。他就是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副教授李明定博士。   为“瘾君子”探索戒烟的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的吸烟者,每年有上千万人死...

中国核物理泰斗――记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淦昌

    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中国核物理泰斗。  他是中国唯一享有“金博士”荣誉的科学家,他是中国“8 6 3 计划”的4 位介导者之一。  1 9 8 6 年,党中央、国务院按照邓小平同志对王淦昌等4 位老科学家建议的指示,通过认真全面的分析论证,批准实施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