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科学家 > 正文内容

追记战略型科学家江上舟:鞠躬尽瘁中国心

2023年08月17日
 

 

跨越多个领域,他一生致力于推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患癌症十年,他一直坚持工作,为推动上海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重大科研专项和战略产业布局鞠躬尽瘁。

2011年6月24日,在上海瑞金医院的一间病房,他的生命在64岁戛然而止。数个月来,在人们的回忆中,这位战略型科学家的人生轮廓渐渐清晰。他就是原中芯国际董事长江上舟。

 

为国谋利的“产业推手”

从集成电路到电动汽车、大飞机,他涉猎多个前沿领域,力推自主创新,被人称为“产业推手”。

“他不仅是要引进一个产业,更让其产生更大的推动效果。如大飞机,不仅带动了高端制造业的发展,还带动了整个产业链的繁荣。”和江上舟共事多年的科技部部长万钢说,“江上舟主张的自主创新,不仅是技术,更是产业发展。”

江上舟创造了世界最快建芯片厂的纪录,实现了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零”的突破。2000年8月1日,中芯国际在上海张江打下第一根桩,自此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飞速发展。到2004年,仅上海一地,就已会聚6条8英寸200毫米集成电路生产线。10年前,上海集成电路销售额约50亿元,而今已达539亿元,占全国的37%。

他力主在浦东建设面积22平方公里的张江微电子开发区,仅“十五”期间,张江开发区便引资100亿美元,建设了10条8英寸至12英寸的集成电路生产线,芯片产业迅速形成规模。与此同时,北京、武汉、深圳等工业重镇也先后介入芯片制造业。

他提出了“以产品制造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观点。他说:“100项技术出不了一个产品,但是,通过一个大飞机产品完全可以带动100项技术。”在他和许多专家共同努力下,大飞机项目被列入国家重大专项。

进行大飞机项目论证时,一些人认为这个项目不适合中国。众多争议给江上舟带来了很大压力。他对助手何志庆说:“如果我们提出的是正确的建议,对国家也算有了交代。但如果搞错了,就成了历史的罪人。”尽管压力很大,他仍不懈地坚持着。如今大飞机项目在上海全面展开,运转顺利。

 

纵横海内的前瞻者

江上舟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回国的留学生,与一般留学生埋头专业不同,他利用在国外学习的机会,不仅学习了专业,还广泛涉猎产业、经济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与理念,并把它们带回国内。

从1998年开始,时任上海市经委副主任的江上舟为集成电路奔走呼吁。那一年他富有前瞻性地提出上海要大力发展IC(芯片)产业。2001年在科技部组织的一次讨论会上,江上舟力主做光刻机。这给时任科技部高新司副司长戴国强留下深刻印象:“他是个重视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有战略眼光,向前看的人。”

“他从来都是十年磨一剑,把眼光放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的发展。对事情的发展态势作出判断,需要深厚的功底。”万钢说。

科技部重大专项办公室主任许��回忆说,2001年4月,美国能源基金会和欧盟在意大利召开一个关于汽车排放的研讨会。会上,一位中国官员对国际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他就是江上舟。

 

脚踏实地的实干家

谈到相交往事,万钢用“敬重”一词来形容。他说:”江上舟为人,从来不考虑个人,他的全部身心都放在事业上,乐此不疲。”

江上舟对工作要求十分严格。据秘书陈筱琳回忆,江上舟写的报告从没有大话空话,极为慎重:既要有科学依据,又要有政策建议,既有技术含量,还要浅显易懂,篇幅还不能长。江上舟曾规定,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建议一定要在500字之内,最多2页篇幅要讲清楚问题。为了一份3分钟的材料――《上大飞机宜早不宜迟》,他前后竟然写了整整一个多月。

患癌症的十年间,他仍坚持为推动上海以及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重大科研专项和战略产业布局工作。作为一个战略型科学家,他总是在不断地学习,在飞机上,他往往都是在看书、看杂志。

万钢最后一次见到江上舟是在2010年5月,地点在上海的瑞金医院。万钢说:“我们谈的仍然是工作。他告诉我一些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判断。多年来,我们感情很深,我一直视他如兄长,但我们很少谈工作之外的话题。经常是一杯咖啡、一杯茶,谈到很晚。”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追记战略型科学家江上舟:鞠躬尽瘁中国心” 的相关文章

李时珍上山采药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

叶笃正:大科学家的风范

      李崇银院士说:他是一个大科学家    采访叶笃正院士有一个感觉:你好像跟着他走过了一个世纪。    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   1916年生,194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他是学术...

藏医学的集大成者宇妥・云丹贡布

  宇妥・云丹贡布(708―?),亦作宇妥・元丹贡布,唐吐蕃时期杰出的医学大师,藏医学的奠基人。   公元708年(唐景龙二年),宇妥・云丹贡布出生于拉萨堆龙吉纳(今西藏堆龙德庆)的医学世家。曾祖父洛哲希宁为藏王松赞干布御医,祖父斋杰加嘎尔巴札是藏王芒松芒赞御医,父宇妥?琼布多杰为藏王赤都松御医...

最高科技奖获得者金怡濂

  2003年2月28日,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国家主席江泽民亲手把第三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金怡濂院士。金院士是我国高性能计算研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获此殊荣,不仅是对金怡濂本人半个世纪以来贡献与成绩的极大肯定,更是对整个巨型机战线的最高褒奖。...

弟弟眼中的“两弹一星”元勋

弟弟眼中的“两弹一星”元勋

       7月29日是中国“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忌日,笔者7月中旬专程来到襄樊市委党校采访了邓稼先的弟弟邓�o先,今年已73岁高龄的邓�o先向笔者透露了有关邓稼先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图后排为邓稼先及夫人许鹿...

美华人科学家李明定:基因研究领域独辟蹊径

    留学美国的中华学子人才辈出。在国际基因研究领域,一位新秀引起科学界的重视,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和其他媒体曾报道过这位华人科学家的事迹。他就是得克萨斯大学圣安东尼奥医学中心副教授李明定博士。   为“瘾君子”探索戒烟的新途径   目前全世界有10亿以上的吸烟者,每年有上千万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