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企业家 > 正文内容

张元济,不可追

2024年05月29日
 

将近10年前,我头一次到海盐,到了张元济图书馆,曾在留言薄上写下这样一句话:张元济不可追。时至今天,这句话似乎依然是对张元济最恰当的评价之一。不可追的含义是:张元济的高度我们达不到,高山仰止;张元济的模式也不可复制,景行行止。

关于张元济的研究可能也是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人物里比较充分的,但仍然还有许多可以掘进的富矿。《张元济全集》(共10卷)的出版为研究张元济拓宽了路子。在此之前,曾陆陆续续地见到张元济的一些主要著作,全集的出版提供了更系统、更全面的资料,它的出版将进一步促进张元济的学术思想研究。

 

“有意”的立德与立功

 

《张元济全集》是张元济的立言,在他的生前这些文字大多没有出版过。中国传统文化人的价值观,一直都是所谓立德、立功、立言。胡适在张元济七十寿辰纪念文集中,称张元济是“富有新思想的老学者,也是实践新道德的老绅士”。这是胡适对张元济很中肯的评说。张元济作为从旧式文人向新文人过渡的那一代人,立德、立功、立言这种价值观,仍然有着很深的印记。但综观张元济一生,他并不追求立言,而以立德、立功为毕生之追求。

立德是他高尚的人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心系国运的文化人格。而其核心点是张元济认定中国三千年文脉不能断,他以“国学起衰”为任,在古籍整理方面,更以“为往圣继绝学”的精神“拼命为之”。他深明大义,在抗日危难关头,他撰写《中华民族的人格》。1948年作《新治家格言》也算是张元济儒家文化人格的一种折射。二是与时俱进的智者胸怀。对于潮流的把握表明,张元济是一个顺应大时代大潮流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平生宗旨,以喜新厌旧为事”,他是一个开明通达而不拘泥守旧的知识分子,一向体现出顺应历史与时俱进的胸襟与见识。张元济也算是吃过亏的人,曾经在中华书局的出世上被同行“撞了腰”,此后在出版经营上没有太多败笔,在“五四”以后他都能跟上潮流。三是对于年轻人扶持的长者品格。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出版的工作母机,是近代出版人才的熔炉。像后来的陆费逵等都得到他的帮助,挑选王云五也算是一例。

立功是他的出版事业的成就。商务印书馆并不是张元济创建的,有的人常用创办这个词,这是不确的。虽不是创办者,但商务印书馆是在他主持下发展起来的。商务印书馆的主要的出版业务包括中小学教科书、杂志、辞书、古籍出版等,在出版史上都具有开创之功,这当中无疑更多地体现了张元济的谋划。商务印书馆的标杆意义还在于,以其举足轻重的重要性又足以折射中国近代出版业,故而又成为中国近代出版的主要开拓者之一,并进而为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为整个民族的觉醒作出了重要贡献。茅盾有关张元济对新式出版业筚路蓝缕的评说被广为引用。曾任商务印书馆总经理的王涛在其近作《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商务印书馆》一文中有一段话:商务印书馆“以其成就卓绝的文化出版活动嵌入中国现代化进程当中,抱持‘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理想,其高远的文化理想、独到的文化眼光、成功的商业运作,在引进西学、整理国故、创立现代教育体系、促进文化学术进步,以及引进现代科学技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为近现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发展,并以此为支点,为整个民族的现代化和复兴大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无心”的立言

 

张元济的立言,真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学术思想的指向。虽然张元济的思想能够影响当代,但他并不以学术思想见重或影响于当时,他的学术思想不属于他那个时代。这里的意思不是说他的思想没有当时的根基,不见容于当世,而是说它更多的是指向未来的。张元济不是一个系统阐述过自己学术思想的学人,他的学术思想还需要学界进一步发掘。由于他的指向未来的特性,张元济的出版企业经营思想,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似乎更应得到关注和借鉴。

学术思想的根基。张元济学术思想的基础来自于他的实践。也就是说,他的立言建立于他的立德立功的基础之上,是在他的实践中提炼的,又注入了他的实践。张元济一生的主要活动,包括其学术实践,前半生主要在出版经营,后半生主要在古籍整理。由出版经营实践,催生了他的编辑出版思想和出版企业经营思想;由古籍整理实践,催生了他的古籍整理思想。

1902年起,张元济进入商务,从此直到寿终,无论是否在商务任职,都一直是商务企业经营事实上的掌舵人。是他带领着商务一路走过了夏瑞芳遇刺、“一・二八”、抗日战争、公私合营等所有考验,最终成就了商务印书馆这个中国出版业的第一家百年老店。然而,张元济本人却从未写过一篇系统的企业经营文章。他关于出版企业的经营思想,种植于事业中,也如一颗颗珍珠,散见于他的日记和书信中。

从1902年进入商务主持古籍出版工作,到1940年影印最后一部古籍《稼轩词》止,张元济有着38年的古籍整理实践。在这个过程中,出版了《四部丛刊》、《百衲本二十四史》等多种大型古籍丛书,其工作总量如张学继在《出版巨擘――张元济传》中说,“加起来大致相当于清朝御修的《四库全书》的总卷数”。在这样的古籍整理实践中,张元济撰写了大量的印行启、刊成记、序、跋、校勘记等,产生了丰富的古籍整理思想,同时又将这些思想贯注到了他的古籍整理实践。

学术思想的主要范畴。张元济学术思想包括编辑出版思想,出版企业的经营思想,古籍整理见解,旁涉教育、图书馆学等。古籍整理思想是他的旧学根底,编辑出版与出版经营思想是他的职业体验。这是张元济学术思想大厦的三根支柱。如前说,他从来没有在这些主要范畴系统地论述过他的学术思想,但他的这些思想散见于书信、日记与诗文。比如,他1943年在为商务创办人之一的高翰卿八十寿写的《寿序》里,说了这样一段话:“生平所经营者有二,曰商务印书馆,曰五洲大药房。由前所为,由浚瀹人之神智,可以常为新民。由后所为,则搜采吾国未有之药物,可以免人于羸病……凡斯二者,缘所以展拓其新陈代谢之能,而成足以救吾中国今日之贫敝,而使之返衰弱而为盛强。”在这一段话里,张元济把救人与救智(心)相提并论,这应该是他对出版功能的一种认定。这样三根支柱,维系了张元济学术思想的稳定结构。

学术思想的内核与价值意义。一条是“教育为已任”。从业之初,他就与人约定“吾辈当以扶助教育为己任”,到1952年的诗文里还一再表明“昌明教育平生愿,故向书林努力来”。这是张元济在半个世纪里一以贯之的以文化教育为国之命脉的理念;另一条是“在商言商”。这里的含义,一是指谨守商业的本位,二是指张元济的言许多都是有关商业的。有关“教育为己任”是他的职志,有关“在商言商”是商务企业文化的核心。这两条是他的理念与理想,我们要将这两条组合起来看,这是文化与商务、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这也是商务管理和团队与员工的群体共识,是商务成功的关键。

对于张元济的学问与学术思想的深度,1948年旧中央研究院选举院士,张元济是得票最多的人之一,这是当时学界的认可。当代学人,国学大师张舜徽对张元济的评议,人们关注不够。华中师大出版社范军在出版张舜徽文集时,注意到后张对前张的专门的评论,“虽其一生无他专著行世,然观其所为群书题跋,固可考见其学问博赡,识见高远,固近世一大通儒也”。“此等学问,不废大家。”

在立德、立功、立言方面,茅盾在张元济90寿辰时写的祝辞,以及在他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中,都对张元济给予了高度的肯定:“戊戌以后,菊生先生致力于文化事业,创办商务印书馆,在中国于是始有近代化的出版事业。商务印书馆在介绍西洋的科学、文学,在保存和传播中国古典文学和其他学术著作方面,都有过重大的贡献。将来的历史将记录菊生先生这些对于祖国文化的贡献。”“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确实是个开辟草莱的人。他不但是个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他没有留下专门著作,但《百衲本二十四史》,每史都有他写的跋,以及所辑《涉园丛刊》,可以概见他于史学、文学都有高深的修养。”

张元济的事业是他立德的根基,他的立功是他立德的彰显。《张元济全集》是他的立言,他无心做学者,却在立德立功的过程中为我们留下立言的丰碑,后人难以企及,张元济不可追。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张元济,不可追” 的相关文章

刘永行

  3月18日出版的《福布斯》杂志“全球版”将2001年被评为中国大陆首富的刘永行作为封面人物。“在中国,仅靠才能和胆略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而刘氏兄弟正在改变这种现状。”这是该杂志在那篇题为《第一步饲料,第二步炼铝》的文章在引言中对刘永行兄弟的概括  中国民营企业家能够出现在《福布斯》杂志封面...

华为的危机,萎缩、破产一定会到来吗?--从持续增长战略角度对比华为与思科的差距

    华为是一个低调的公司,但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却很有名,这很大原因在于他的系列文章和讲话,其中有不少广为流传,成了业界的名句。 比如“什么叫成功?经九死一生还能好好地活着,这才是真正的成功。比如“华为没有成功,只是在成长”,比如“制定一个好的规则比不断批评...

“听”李东生做自我批评    TCL总裁的种种姿态

  2002年的经济人物没有什么意外,不过还是这些“高处不胜寒”的风云人物,TCL总裁李东生就是其中一个。近来,在中央电视台不同的栏目内看到了他的各种讲话和各种表态,也听到了他又一次坦言自己的失误,这是对外;而对内,李东生在公司内部发表了一次讲话,专门剖析自己的种种失误,后来TCL发生的一些变...

Tomson.李 成为世界级企业家?

    Tomson.李    数年来在国内“广积粮、缓称王”的李东生,在2003年跻身国际大冒险家的行列。他能成为内地的第一位世界级企业家吗?   在去年11月初那场引起业界广泛注意的TCL集团与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合资案中,业界再一次领教了外表儒雅的李东生的霸气和野心,大多数人也同...

刘永好万元户之梦:激情是我最大的本钱

      刘永好,四川新希望集团董事长、中国民生银行副董事长。21年间,他以准确的产业抉择赢得了亿万财富。2002年,在他当选“中国十大民营企业家”的时候,评委赠与了他这样的评语:在内地民营企业家的一轮又一轮大浪淘沙中,刘永好以其谦逊姿态、平常心态,一直保...

郭广昌:拥有财富不是罪恶

       ●我觉得大部分财富积累都是正确的,至少我觉得我的财富积累都是阳光的。   ●商人必须是理性的,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真实的金钱关系的博弈。   ●要成为一个杰出的商人,就必须呕心沥血地去体会市场中的真理。   ●企业的发展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