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教育家 > 正文内容

慧眼识人:最先发现毛泽东才华之人,1925年预言:中国会因他改变

2024年03月30日
 

 

1958年,一位爱国教育家在北京病逝。

得知此人去世消息后,毛主席悲痛地对身边秘书说道:“他是新中国一位不可多得的教育家,是我党的一面明镜,当年要没有他,或许我已经被反动派给抓捕了。”这位教育家在近代中国有着很高的历史地位,他编著的《联绵字典》,更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此人和毛主席更是有着非同一般的关系。

一、毛主席的恩师

这位教育家,正是毛泽东少年时代的恩师符定一。

在近代中国的教育界,符定一是一个一等一的“大人物”,早年他曾在京师大学堂就读。清朝灭亡后,符定一相继担任岳麓书院院长、湖南教育总会会长。可以说,在湖南,他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

1912年,怀着培养治国之才,怀着改变中国之梦想,符定一在长沙亲手创办了省公立高等中学。

也就是在这所学校第一次招生时,19岁的毛泽东在招生考试的一篇文章,引起了符定一的强烈关注。

当符定一将毛泽东那篇教育和实业结合起来讲述的文章读完之后。他眼中露出一丝丝激动的光芒,一向冷静睿智的符定一,指着试卷中“毛泽东”三个字,连连说着“奇才”。

第二天,毛泽东获得招生考试第一名的信息,出现在了学校公示栏中。就在当天,符定一就将毛泽东叫到了自己办公室。

符定一再次给毛泽东出了一道题,题目是“论救国之道”。

一个多小时后,符定一看着毛泽东的文章时,频频点头说好。

看完毛泽东文章,符定一有些激动得说道:“你的文章写得太好了,角度独特,你写下的治国之道,让老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啊!毛泽东同学,中国就是需要你这样的人去挽救啊,好,非常好。”

毛泽东眼中露出一丝丝不一样的神色道:“校长,谢谢您的赞赏。”

接下来,符定一热情得给毛泽东泡茶,二人如朋友一般得,谈论教育,讨论民权民生问题,讨论治国之道,讨论当前中国之局势。

在谈话中,符定一至始至终都在倾听,这一刻,好像符定一才是学生,毛泽东是老师。

这次谈话,让符定一认识到,这是一个才华极其出众的年轻人,其将来成就将不可限量。

毛泽东临走时,符定一郑重无比得将他最心爱的一本书《资治通鉴》,送给毛泽东,符定一告诉毛泽东,希望这本书可以帮助毛泽东成为一名安邦定国之才。

从此,符定一完完全全将毛泽东当成自己最得意的学生,毛泽东几乎每天都要来符定一办公室借书,后来符定一办公室书被毛泽东看完了,他还从朋友那借来其他书籍,给毛泽东看。

后来,因为毛泽东国文老师辞职,符定一还当了毛泽东几个月的国文老师。

半年之后,毛泽东感觉在学校里已经学不到什么有用知识,于是选择了退学。

二、符定一是毛泽东的救命恩人

1913年,毛泽东前往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就读,次年,符定一到该校任教,二人又一次成了师生。

1915年,符定一一家前往北平生活。

三年后,毛泽东也来到了北平,毛泽东经常在符定一家中谈论治国之道。对于这个学生,符定一的确是非常欣赏,在那段时间,符定一每个月都会给毛泽东5块大洋,用于革命活动经费。

1925年,湖南军阀赵恒惕公开悬赏通缉毛泽东,当时的毛泽东已经是军阀们的眼中钉。毛泽东在湖南领导领导的革命运动,已经产生了很大影响。

此时,符定一刚好回长沙探亲,他从担任省政府秘书长的表弟那,得知赵恒惕要抓捕毛泽东时,他顿时脸色大变。

符定一一把抓住表弟的手说道:“表弟,毛泽东是我见过最具领袖气质的奇才,他未来成就一定会在你我之上,我坚信,中国一定会因他而改变。所以你务必想办法帮助毛泽东。”

符定一的表弟非常为难,因为他明白,赵恒惕非常痛恨毛泽东,甚至他已经将毛泽东视为统治湖南的最大障碍。

在符定一一番说法下,他还是决定给符定一透露几个关键人物,他告诉符定一,这几个人物都是湖南省政府关键人物,还是赵恒惕的亲戚,如果他们可以提供帮助,对于毛泽东的处境,是有帮助的。

就这样,符定一带着厚礼拜访了这几个人,为毛泽东争取了20天时间。

几天后,符定一找到毛泽东,正是符定一的及时通知和斡旋,毛泽东才成功逃离了军阀的抓捕,在毛泽东前往广东之时,符定一还给了20块大洋给毛泽东作路费生活费。

至此,由于毛泽东一心扑在革命事业上,师生二人很少见面。

三、毛泽东没有忘记恩师

1946年6月,在毛泽东主动邀请下,符定一来到延安,和毛泽东共商未来中国之大事。

对于这个救命恩师,毛泽东非常尊敬,在恩师到达延安后,他第一时间宴请符定一,还请周恩来、朱德、刘少奇等领导人作陪。

在延安期间,二人多次交谈中国之局势,符定一也提供了不少有见地的建议。符定一离开延安时,一脸感慨得对陪同自己前来延安的女儿说道:“延安三个月,是我人生最有意义的三个月。”

1947年,符定一回到北平宣传革命运动,国民党当局捏造莫须有罪名,将他逮捕。毛泽东得知后,第一时间指示叶剑英,要不惜一切代价营救符定一。

在叶剑英联络北平80多名文化名人和教授抗议下,在社会种种舆论压力下,国民党当局被迫释放了符定一。

1948年10月,国民党统治岌岌可危,国民党行事风格更加的疯狂,为保证老师的安全,毛主席特别指示华北局,将符定一一家安全护送到河北西柏坡。

符定一在西柏坡期间,给毛泽东提出了不少前瞻性的意见。1948年年底,武力进攻天津,文取北平的战略决策,就是符定一提出来的。

新中国成立那一天,符定一被毛主席特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开国大典。1958年,符定一去世之前,他仍然不忘教育后人,要紧跟着毛主席,要为国家作贡献。符定一去世后,在党中央特批下,符丁一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内。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慧眼识人:最先发现毛泽东才华之人,1925年预言:中国会因他改变” 的相关文章

朱永新:阅读经典与教育家对话

   朱永新,男,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现为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江苏省政协委员。著有《中华教育思想研究》、《困境与超越--当代中国教育述评》、《心灵的轨迹--中国本土心理学论稿》、《我的教育理想...

张伟俊:缔造人才的大师

    张伟俊,上海人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在人力资源管理、沟通及领导力发展等相关领域内,张伟俊在国内外发表过多篇文章及专著,并在国内外许多专业会议与著名高校作过演讲,深受好评。他曾为多家跨国公司在北美、亚洲与国内提供过咨询服务,是业内知名的人力资源咨询与培训专...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上海浦东川沙县人。他深感我国实业的不发达,学校教育脱离生活实际,中学生毕业无就业之技能,而用人者又叹乏才,并受到美国职业教育的影响。1917年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抗日战争期间,黄炎培积极参加抗日救国活动,从事民主运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

事事认真季羡林

      年届90的季老先生,老僧入定般呆坐未名湖畔已近4个小时,可他那只心爱的小白猫仍端坐树端,丝毫没有下树回家的意思。老年白内障、顽固的耳疾使东方哲人耳不聪目不明,但这绝不妨碍他认真护卫树顶上嬉戏的小生命。“土猫能活十几岁,洋猫也能活七、八岁,就是得严...

闻一多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命运

      在二十年代以诗集《红烛》饮誉一时的狂放诗人闻一多,在四十年代却以倒在血泊中的“民主斗士”震惊全国。纵观闻氏不长的人生道路和思想发展,却充满了令人心惊的戏剧性变化和内在的“紧张”:由感情奔放如烈火腾烧的诗人突变为埋首故纸堆的冷静学者,又由躲在...

杨秀峰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杨秀峰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他从1952年11月至1965年1 月先后担任高教部、教育部部长,长达12年 之久,为改造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教育制度、开创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做出了历史性贡 献。杨秀峰是学师范的,当过中学、师范学校的教员和大学的讲师、教授,并长期从事教育行政领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