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让郭光允愉快地过个春节?
扳倒程维高后,尽管郭光允登上了央视的反腐败风云人物榜,《中国经济时报》称他是“徘徊在体制之外的民间反腐的典型,是一个独行侠”,河北省“三讲”教育巡视组组长阴法唐评价他是新时期“反腐败的典型人物”,可惜的是这些荣誉和光环并未给郭光允带来任何实质性的关怀。我想,当他回答“希望听到,但可能不会”时,内心深处一定充满无限悲凉。
郭光允或许很清醒地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对于扳倒程维高,他只承认自己暂时“告倒了”,还不能算“告赢了”。郭光允“提出的五项要求至今没有得到落实。”其中第一条是要求政治上予以平反,因为对他的党内处分没有撤销,劳教决定书也没有撤销,他在党和国家的正式管理文书中,无疑还是一个有“政治污点”的人。连这个最起码的平反都未能落实,其他四项要求(落实职称待遇、落实行政待遇、返还当年抄家被搜物品、报销医药费)自然也就无从谈起。
郭光允提出的五项要求难以落实,完全可以从当地媒体的态度中得到佐证。去年8月程维高案公诸于世以来,各地媒体纷纷报道郭光允与程维高作斗争的经历,而当地的媒体却出人意料地保持着沉默,对郭光允几乎只字不提。新华社河北分社的记者写了篇1万多字的稿子,河北的一些媒体也不敢采用。直到12月初,《燕赵都市报》才第一次发了有关郭光允的稿件。是河北的媒体不愿意报道河北人民非常关心的这桩重大反腐事件吗?当然不是。但从本地媒体一言不发的表现来看,我们不难想见当地媒体在贯彻领导意图与表达民意之间的二难处境。
当然,“小人物”郭光允能够扳倒原省委书记,从本质上讲是正义的胜利。虽然斗争过程中备尝艰难,但在他的身后有着无数正义的人们支持着他。在《我告程维高》一书中,郭光允写到了这样的一个情节:2003年的8月9日,程维高这种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被查清以后,郭光允家的祝贺电话从下午四点钟一直持续到了晚上十二点钟。郭光允和他老伴的同学好友纷纷打来电话表示祝贺,相约喝酒庆贺,还有人放了鞭炮。
但郭光允一直是落寞的。程维高的倒掉是河北省党风廉政建设的标志性成绩,是河北人民之幸。作为告倒程维高的反腐功臣,郭光允却一直没能得到当地领导的肯定。打电话祝贺的都是一些普通民众。唯有他们才对大贪官的倒台表示由衷的欢欣。在监狱中郭光允是痛苦的,走出监狱告倒贪官之后的郭光允却又陷入了另一种痛苦。这种痛苦的集中表现在程维高倒台后当地政府与民众在态度上的貌合神离。
其实,郭光允要过一个愉快的春节,返还当年抄家被搜物品和报销医药费等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算重要,甚至在落实职称和行政待遇这些一己私利都显得不重要。这位寂寞的战士,现在迫切需要的仍是声援和理解。这种声援和理解不仅仅陷于自己的亲人和朋友之间,也包括政府。郭光允要求并不高,他只想得到来自官方的一些祝贺和问候。但是,他没能得到。告倒了程维高,郭光允再没有直接面对的对手。但他仍然陷于无物之阵。
共产党的干部应该和老百姓始终站在一起的。反腐英雄不仅应该受到人民的称赞,也应该得到政府的嘉许。但从现实层面看,确如郭光允所言,整他的人是一个利益团体,这些人势力非常强大。郭光允拼着老命斗赢一个程维高是可能的,但要和一个利益阶层作斗争,就显得太过微弱了。
关于郭光允和程维高的斗争,有人称这种反腐方式成本过高。换个角度看,就是反腐者冒的风险过高、危险性过大、物质和精神上的损失过大而获胜的可能性太小。不过,好在高层表明了“腐败分子发现一个查处一个”的决心,党内监督条例已经出台,制度反腐揭开了廉政建设的新篇章。我想,这对于抑郁中的郭光允或许是纷至沓来的好消息。我们祈愿这一连串好消息能够使郭光允在这个春节绽开笑脸。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