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德对围棋5大贡献永不磨灭
11月1日晚,中国围棋泰斗陈祖德去世后,中国棋院官网发布的以上文字作为讣告,给予陈老很高评价。陈老不仅棋艺精湛,领导中国围棋多年,更以儒雅有礼的长者风范、严格公道的人格魅力,让接触过他的人折服、难忘。
陈祖德年少时还差点儿成为画家。成年后在书法上造诣颇深,棋界留有他很多墨宝。陈祖德不仅对围棋历史和文化有很深的研究,对围棋与中国古代哲学也有创见。《光明日报》等请他做文化专栏,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理解,让编辑们赞不绝口。可以说,陈祖德不仅是一代国手,更是文化名家。
陈祖德如中国棋界的一座高山,另后辈棋手仰止。陈祖德为中国现代围棋做出了卓越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首先,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代棋手和第一批九段棋手,陈祖德毫无疑问是中国近代围棋的优秀传承者。他师承民国至建国初期的高手顾水如,也受到过刘棣怀、魏海鸿等旧时代棋手额指点。在文革后围棋事业重新复苏,他作为前辈也指点过聂卫平、马晓春等人。
他学棋是新中国成立不久,当时的知名棋手与日本一流棋手实力差距巨大。他除了跟老师学习,还自己研习古谱,也从日本现代棋谱汲取营养,17、8岁就成为国内最强手。文革后围棋事业复苏,他又承担起带动、指点王汝南、聂卫平等人的责任。可以说,从聂卫平那代棋手,到当今的90后棋手,很多都得到过陈祖德的指点。
第二,陈祖德是中国现代围棋的 开拓者 。在中国围棋万马齐喑、处于低谷之时,作为棋手的陈祖德创新出兼顾实地与外势,同时又注重速度的“中国流”布局,这是他对古今中外围棋技术兼收并蓄基础上的开拓创新,也是他留给世界围棋的宝贵财富。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流”风靡世界棋坛。在沉寂了一些年后,这几年再度成为使用率最高的布局,证明它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作为中国围棋运动主管领导时的陈祖德,创新围棋管理体制,为中国围棋的复兴和今日中国围棋之繁荣打下了坚实基础。陈祖德在任期间,中国棋院在首先推出围棋等级分制度,后来韩国也效仿。他在任期间,还开始了中国围棋的职业化,不仅个人赛职业化,还在日韩之前率先创办了围棋联赛,后来也被韩国效仿。中国围棋能赶超日本抗衡韩国,除了天才棋手的出现,优良的人才培养制度才是根本。
第四,陈祖德是中国围棋的勇敢的实践者,在当时近乎单兵作战的情况下,成为第一个打败日本九段棋手的中国人。陈祖德的另一伟大举措就是创立中国棋院,第一次将职业联赛和人才培养等方面通过先进的理念和合适的安排,提高到了职业化和艺术化的境界,极大地推动了围棋事业的发展。以目前中国围棋的昌盛局面,如果能继续保持整体优势,中国围棋迟早将迎来独领风骚的时代。如果没有传承,如果没有开拓,如果没有勇敢,就不可能有这种贡献。
第五,著书立说,具有较高的文学修养及围棋语言的塑造能力。在八十年代他被查出患有胰腺癌后,他决定写一本自传。中国人历来没有写自传的习惯,而陈祖德当时决定写自传,也是做好了以防万一的准备,他要通过自传,把自己亲历的中国现代围棋的发展过程记录下来。其自传《超越自我》获人民文学奖,部分章节入选高中语文课本。
此外,他在八十年代还评注了《当湖十局细解》,把中国古代最优秀棋手范西屏、施襄夏的精彩对决详细解析,让现代棋手和棋迷能很好地了解古代围棋。近年在病榻之间,他更是笔耕不缀,写出了十余本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
2011年查出患有胰腺癌之后,陈祖德顽强与病魔斗争,依然离不开相伴一生的围棋。他继续关注年轻棋手的成长,关注围甲联赛的举办,更是争分夺秒要完成古谱的点评。中国棋院现任领导、围棋队、棋手,每次去探望他,见到的都是一个积极乐观、仍在享受围棋的老人。
一代国手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留下的“中国流”和对围棋的执着精神,是世界棋坛永远的财富。人间少了一位老人,天堂多了一位棋手!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