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写在茅以升诞辰120周年之际

2017年06月10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是毛主席《水调歌头•游泳》里的名句。1956年毛泽东巡视南方,视察了武汉长江大桥的施工,并畅游长江写下该词。这首词描绘了195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突飞猛进的新局面,表达了毛泽东对中国人民建设祖国和改变山河的豪迈气概,对未来景象的展望,也表达了一桥飞架南北的历史意义。

茅以升是武汉长江大桥的设计者。1955年至1957年,茅以升任武汉长江大桥技术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建造了我国第一个跨越长江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 1955年9月,大桥正式开工,1957年9月25日建成,1957年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举行落成典礼,比原计划提前两年。武汉长江大桥是铁路公路两用双层钢桁梁桥。上层为公路桥,宽22.5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8米。正桥长1155.5米,连同两端公路引桥,总长1670.4米。大桥将京汉铁路和粤汉铁路衔接起来,成为我国贯穿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并把武汉三镇联成一体,其更大意义是把我国南北地区铁路和公路联成一体,具有跨时代性。

1958年修建人民大会堂时,周恩来总理在审查工程设计时指出:“要有茅以升的签名来保证。”可见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茅以升非常信任,茅以升对人民大会堂的结构设计作了全面审查核算,最后签了名。

茅以升造桥的英名是从设计制造钱塘江大桥开始的。1933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处长,主持修建我国第一座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他采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远法”等,解决了建桥中的一个个技术难题。经过5年努力,钱塘江大桥终于建成,茅以升的名字也传遍大江南北,乃至影响我国桥梁界、工程界至今。

2016年1月9日是茅以升诞辰120周年纪念日(1896年1月9日―1989年11月12日),他离开我们27年了。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我国已经跨入世界造桥强国,神州大地各种结构的新型桥梁贯通千山万水。

在此时刻,我们更加怀念我国现代桥梁建设的开拓者茅以升。

茅以升的造桥才华是从哪里来的呢?这要从他小时候的志向说起。

茅以升10岁那年,过端午节,家乡举行龙舟比赛,看比赛的人都站在文德桥上,而他因为肚子疼没有去。那天桥上由于人太多把桥压塌了,砸死、淹死不少人。这一不幸事件沉重地压在茅以升心里。他暗下决心,长大了一定要造出最结实的桥。从此,茅以升只要看到桥,不管它是石桥还是木桥,他总是从桥面到桥柱看个够。茅以升上学读书后,从书本上看到有关桥的文章、段落,就把它抄在本子上,遇到有关桥的图画就剪贴起来,时间长了,足足积攒了厚厚的几本……,这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茅以升桥话》的初稿。

茅以升中学毕业后,先考入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土木系。1916年毕业后,由唐山路矿以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学堂官费保送留美,9月起程到美国康奈尔大学报到。茅以升于1917年获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专业硕士学位,1919年获美国加利基理工学院工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桥梁桁架之次应力》,这篇论文,在当时具有世界水平,因而荣获康奈尔大学颁发的金质研究奖章。1920年,茅以升毅然回国。先后任唐山工业专门学校教授,南京东南大学工科教授兼主任,河海工科大学校长,天津北洋工学院院长兼教授,江苏省水利局局长,交通部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兼总工程师,北方中国交通大学校长等职。茅以升认为,中国的大川大河上,已有一些大桥了,但都是外国人造的。济南黄河大桥是德国人修的,蚌埠淮河大桥是美国人修的,哈尔滨松花江大桥是俄罗斯人修的,云南河口人字桥是法国人修的,沈阳浑河大桥是日本人修的……。我们中国人要修自己设计制造的桥!就是靠这股信念和学识,茅以升对钱塘江大桥开始了总体设计。

1934年至1937年,茅以升任浙江省钱塘江桥工程处处长(挂此职到1949年),在自然条件比较复杂的钱塘江上主持设计、组织修建了一座全长1453米,基础深达47.8米的双层公路铁路两用钱塘江大桥。大桥于1937年9月26日建成通车,这是中国人自己设计和施工的第一座现代钢铁大桥,是中国桥梁工程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1937年12月23日,为了阻止日军攻打杭州,茅以升亲自参与了炸桥。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茅以升又受命组织修复大桥,1948年3月,大桥修复通车。建桥纪念碑的碑文记录了这段悲壮的史实:

“时值抗日战争爆发,在敌机轰炸下昼夜赶工,铁路公路相继通车。支援淞沪抗战、抢运撤退物资车辆无数,候渡过江,数以数十万计。当施工后期,知战局不利,因在最难修复之桥墩上预留空孔,连同五孔钢梁埋放炸药,直至杭州不守,敌骑将临,始断然引爆,时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当时先生留下“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之誓言,自携图纸资料,辗转后方。”

在国家受到外敌入侵之时,为了阻断敌人,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这悲壮的义举,也是钱塘江大桥永载史册的特殊意义。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实践誓言,又主持修复了钱塘江大桥。建桥、炸桥、复桥,茅以升先生始终其事,举世鲜有。 茅以升、钱塘江大桥和那段中国历史从此凝聚成一种坚强的中华民族精神!茅以升的爱国志向、科研才华和他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可谓当惊世界殊!

钱塘江大桥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聪明才智,展示了中华民族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以茅以升为首的我国桥梁工程界先驱在钱塘江大桥建设中所显示出的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敢为人先的科技创新精神,排除一切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永远是鼓舞我们为祖国的繁荣富强不懈奋斗的宝贵精神财富。

茅以升是九三学社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是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坚持爱国主义为实现民族复兴而奋斗,是九三学社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坚持弘扬民主科学精神,是九三学社始终不渝的价值追求。1946年5月4日,九三座谈会改建为九三学社。“九三”之命名,既是对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庆祝和纪念,同时也寄托了九三学社的先贤们对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期冀和企盼,对民主与科学的追求和渴望,具有非常深刻的含义。茅以升身上所体现的精神正是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精神的代表。从成立到现在,九三学社有一批像茅以升这样的科学家,如梁希、严济慈、金善宝、周培源、邓稼先、王淦昌、赵九章、谢家荣、黄汲清、涂长望、王选、黄昆、师昌绪、谢家麟、程开甲,他们不仅在各自科研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且共有一种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勇气和自信,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了辉煌的贡献!可歌可泣!彪炳史册!

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以“四个全面”战略目标,带领全国人民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迈进,中华民族正在崛起!国家面貌蒸蒸日上!但是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还不平衡,在世界前沿领域的科技创新发展还相当薄弱,教育事业还有待从灌输知识的模式向培养更多探索型创新型人才目标努力。我们更要向茅以升学习,弘扬他的精神,以坚定的爱国主义,顽强的探索勇气,踏实的敬业工作,为国家的经济建设,为民族的科技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写在茅以升诞辰120周年之际” 的相关文章

鉴湖女侠秋谨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若将依,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这首《满江红》作者是秋瑾,她在词中说自己“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自信自立是成功之门的钥匙

    有一次见到张海迪,我问她:你认为促使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张海迪说:是我的自立精神。她说:我坚信我能够战胜困难,我坚信我能够取得成功,我不想成为一个社会的累赘,我相信我能够自立,所以我就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奋斗,成功就接踵而至了。   张海迪高位截瘫,一生从来也没...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