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李浩:牢记使命再“出征”

2017年10月17日
   

【简介】李浩,河南南阳人,1981年7月份入伍,1985年4月份入党,现任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无人机飞行员(一级飞行员),空军大校军衔。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2008年被授予空军飞行人员银质荣誉奖章,2014年因在无人机飞行训练领域作出重要贡献,被空军表彰为“双学”活动先进个人,2015年被全军树立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新闻人物。

 

只争朝夕、拼搏进取,为无人机新质战斗力提升不断贡献力量。――李浩

 

中国网10月14日讯(记者谢露莹 通讯员姚春明)随着一颗信号弹升空,一架无人机伴着夜色冲上云霄,控制方舱内,李浩戴着老花镜注视着眼前不断闪烁的监控信息显示器,全神贯注盯着几百个数据!

 

千里之外的靶场上,我军新型无人机再次升空。这次飞行,是今年李浩所在部队参加的第三个重大演训任务,执行的是模拟“蓝军”攻击、战场侦察监视和毁伤效果评估。

 

“去年以来,我们参加的任务越来越多,每一项任务都充满硝烟味,略感疲惫,但内心却很满足,我这‘老飞’还没停飞!”谈起现在的工作状态,李浩满脸欣慰。

 

担负起加强一线作战能力的职责

 

从军37载、经历5次转隶、飞过6种有人机机型,今年48岁“高龄”的“老飞”李浩依旧保持着挺拔的身姿、坚毅的眼神、清爽的发型。

 

他告诉记者:“作为十九大基层代表,就要担负起为部队一线作战能力建言献策的责任!前期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主席‘7・26’重要讲话精神,参加了空军组织的党代表培训,目前正在准备提案,计划从加强新型无人作战力量体系建设规划方面提交意见建议!”

 

6年前,李浩还是无人机领域的“门外汉”,如今已经成长为集无人机首席飞行员、教员、指挥员于一身的“李老师”。

 

从任务规划到无人机使用管理、机务维修乃至无人机改进升级……无人机作战运用已经深深刻在了李浩的心里,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习惯。

 

2010年,空军瞄准战略转型组建无人机部队,年近五旬即将到龄停飞的李浩二话没说主动报了名,成为空军首批无人机飞行员。从此,本来预计的安稳生活发生了大转变。2012年,新型无人机部队成立,李浩二话不说,再次主动请缨,成为首批改装新型无人机的飞行员。2014年初,李浩所在部队整建制转隶西北,同年8月,李浩正在参加联合军演时,又接到了将他调往空军某试验训练基地的通知……短短几年,李浩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工作生活条件却从设施完备的部队变成了满目荒凉的戈壁滩。

不断更新知识教带新人

 

在无人机战斗力建设发展这条路上,有李浩每一个坚实的脚印。

 

那时,我国大型无人机作战运用才刚刚开始,尽快完成有人机飞行员到无人机飞行员的转换是李浩最大的愿望。但无人机智能化、信息化程度更高,对理论基础和科技素养要求比有人机更高。李浩没有认输,他把休息时间都搬到了办公室、机库和地面站,与年轻人比着练、争着学。

 

经过多波次转场训练,部队已经摸索出了一系列战时转场方法,装备怎么加固最省时、更可靠,哪些东西必须带、哪些东西不必带……已经形成固化条文,写进作战手册。

 

现在,李浩需要承担新型无人机的性能鉴定、作战试验等任务,不断改装接装、不断更新知识和能力将成为常态。

 

今年6月初,空军某综合演习打响,李浩作为操控员执行此次任务。飞机刚刚进入打击区域,监控屏幕上图像突然出现卡滞,回波增益猛然下降,飞机姿态数据中断。“敌方压制干扰!”链路监控员迅速判别,“保持冷静,这就是实战……”李浩打开备用频率、切换链路频道、调整飞机姿态……一些列操作后,通信链路重新建立,“蓝军”目标已暴露在无人“天眼”之下。

 

飞行空域陌生、气象条件陌生、侦察目标特性未知……这些近似实战的演习对于现在的李浩来说,“那都不是事”。

 

 

为空军新质战斗力提升作贡献

 

“每次飞行都是首飞状态。”李浩一直是那个敢于以责任心扛着风险前进的人。他认为,加入了空军新质战斗力这个团队,为空军战斗力提升作出一点贡献,就是满足和收获。

 

从任务规划到无人机使用管理、机务维修乃至无人机改进升级,李浩都有深刻见解,30多年有人机飞行“一人一机”的思维模式被他打破,“多人一机”无人机作战系统思维逐渐形成。

 

2014年全军举行大型综合性演习,无人机发射导弹命中“敌”要害,这是空军无人机部队首次在全军部队面前亮相,完美展示了“侦察-打击-评估”能力。同年“和平使命”联合军演中,李浩操控无人机穿越电磁迷雾,对“蓝军”指挥车“一剑封喉”……这是中国空军无人机部队首次亮相国际舞台,出色表现让人刮目相看。

 

今年五月以来,李浩所在部队连续四次携实装执行转场演训,都是进驻就“开战”,但是听到命令,他仍激动万分:“锤炼部队应急作战能力的时候到了!”

 

徒弟陈永超这样评价他:“李老师似乎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只要一有任务,他两眼就放光。”

 

“瞄准实战研究无人机战术战法,练就过硬作战本领,抓紧时间努力学习新装备,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解决掉、把飞行员带教好。”展望刚刚开始又憧憬满怀的无人机道路,李浩信心满满:“只要让我飞,我肯定继续飞!”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李浩:牢记使命再“出征””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李昌平:朱总理,我有话对您说

      农民啊我的父母    为哺育我长大付出多少辛苦!    出风入雨不知春秋    披星戴月不避寒暑    农民啊我的亲人    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一颗赤子之心    第一次见到李昌平,他...

自信自立是成功之门的钥匙

    有一次见到张海迪,我问她:你认为促使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张海迪说:是我的自立精神。她说:我坚信我能够战胜困难,我坚信我能够取得成功,我不想成为一个社会的累赘,我相信我能够自立,所以我就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奋斗,成功就接踵而至了。   张海迪高位截瘫,一生从来也没...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