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探访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故居

2020年03月15日
  广东梅州莲塘村高断李屋走出了一位享誉世界的桥梁专家李国豪。在世界桥梁建造领域,他不仅是中国人的骄傲,也为桥梁建造史谱写了卓越的辉煌。清明节前夕,记者专程探访了李国豪故居。

 

李国豪祖祠“陇西堂”为两堂四横客家建筑,嵌式门楼,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

 

“这里是李氏祖祠,李国豪小时候常到此玩耍。他的故居离李氏祖祠不到500米,共二十多个房间。”李国豪的侄子李勇曾告诉记者。

 

1913年,李国豪出生在广东梅州月梅莲塘村一个农家。虽然生活贫苦,但自幼聪明懂事。年仅13岁的他就插班进入梅县县立中学二年级,初中三年他还曾获全校演讲比赛奖。16岁,他就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开始在外地求学。“我们客家人有‘头大聪明’的说法,我伯父李国豪小时候头就长得比一般的小孩大,还因此被其妹妹叫做‘大头锅’(客家话‘大头哥’)。”李勇曾说。

 

据上海著名学者丘峰介绍,李国豪学习刻苦,1929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同济大学,1936年毕业,并获德国洪堡基金会奖学金。他于1938年留德深造,1940年即获双博士学位,并以博士生论文《悬索桥按二阶理论实用计算方法》获得了享誉世界的美名“悬索桥李”。1981年,李国豪因在建桥界功勋显著,被当选为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之一,跻身世界大师行列。

 

1946年6月李国豪归国后,历任上海市工务局工程师,同济大学教授、校长,上海市科协主席、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上海市第六届政协主席等职。无论武汉长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浙江钱塘江大桥,还是虎门珠江大桥,几乎中国所有的重点桥梁都与“李国豪”三个字紧密相联。

 

李国豪81岁之年当选首批中国工程院院士,成为如陆元九、王越、严悄等中国为数不多的双院士之一。

 

李勇曾还向记者讲述,“1981年,李国豪是‘海归’后第一次回到家乡梅州,此后,每当家乡有桥梁工程建设及嘉应学院举办活动时,他都百忙中抽时间回来,为家乡建设提建议。李国豪还受聘为嘉应学院的‘名誉会长’为嘉应学院助阵,他先后回来了五次。”

 

“李国豪考入同济大学时学医,但看见解剖工具就头晕,于是转学土木工程。毕业、任教、留德归国,再任教,都是在同济大学。”李勇曾说。

 

李国豪从同济学子到同济校长的过程中,一直秉持“做学问,好比造桥,桥基不稳,地动山摇。工科学生一定要扎扎实实打好数学、物理、力学等基础,再艰苦也要咬牙挺过来,千万不能做‘思想懒汉’”的理念,在他的理念熏陶下,培养出一批批桥梁工程及工程力学的优秀学生。任校长后,他将同济大学转为以土建为主的综合型大学,恢复德语教程及与德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传统联系,建立起学生选课机制,率先实行学分制等。

 

“2005年2月23日,伯父李国豪辞世后,同济大学把记述他一生的《大智大爱・李国豪画传》及《李国豪与同济大学》两书寄给了我们,作为对他的怀念。”李勇曾饱含深情地说。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探访世界著名桥梁专家李国豪故居” 的相关文章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一个晚清外交官在欧洲

      “他身着漂亮的紫色长袍,高贵地坐在椅子上。他有一副饱满的面容,年轻而快活,面带微笑,露出漂亮的牙齿。他身体健壮,声音低沉有力又清晰明快。这是一次风趣幽默的精彩演讲,出自一个男人和高贵种族之口,非常法国化,但更有中国味。在微笑和客气的外表下,我感到...

自信自立是成功之门的钥匙

    有一次见到张海迪,我问她:你认为促使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张海迪说:是我的自立精神。她说:我坚信我能够战胜困难,我坚信我能够取得成功,我不想成为一个社会的累赘,我相信我能够自立,所以我就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奋斗,成功就接踵而至了。   张海迪高位截瘫,一生从来也没...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