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朱志豪的自豪

2020年05月05日
  那天下午,驱车过南浦大桥时,不禁想到了20多年前造大桥的情景,想到造桥指挥部总指挥朱志豪同志日夜操劳累得病倒住医院的情况,不知他现在身体可好?到了浦东,出席以“创新驱动,追求卓越”为主题的颁奖典礼,令人惊喜的是,与我比肩而坐的正是为建设南浦大桥立下汗马功劳的朱志豪同志!久别重逢,我俩都喜不自胜,附耳轻声交谈的话题,一直都离不开这座由邓小平题写桥名的“南浦大桥”!

身为南浦大桥建设总指挥的朱志豪同志,如今已年届八二,但乃精神矍铄,思路清晰,说起这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浦江上造的第一桥,是全长8626米的双塔双索面斜拉桥,其中孔跨径有423米,他都如数家珍,连1988年12月15日开工,1991年11月19日在桥面中间举行通车典礼,他也都记得清清楚楚。我说是啊,南浦大桥建在当时的南市区,老城厢居民特别高兴,这可是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啊!在漫长的岁月中,浦江两岸人民都是用木质划子船和舢板船摆渡过江。明朝嘉靖二年(1523),上海县衙建造了13艘木船,以沟通两岸往来,当大事载入了史册。建造横跨浦江两岸的大桥,是几代上海人的梦想啊!我当年在南市区政府工作,通车典礼的准备是由南市区负责的。那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800名青少年挥动花束载歌载舞,1000羽鸽子和1200只彩色汽球,腾空而飞,引来欢呼雀跃。200辆彩车,载着各界市民缓缓驶过大桥,车窗里张张笑脸洋溢着喜庆……

当我俩口耳相传地讲到大桥主塔高149.5米时,都很自然地谈到,曾经因质量问题而返工的情况,朱志豪微笑着意味深长地说: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不是当口号喊喊的,要落实在每个细节上。当浦西的大桥主塔施工达到70米时,发现颜色有些不一样,我们立即一环一环追查,原来是应该用525标号的水泥,却用了其他标号的。有的说,只是外观颜色有问题,并不影响质量。指挥部则严肃认真地进行检讨,并及时如实向领导汇报,表示宁可影响几天工期,决不影响大桥质量,留下一辈子的遗憾,于是坚决返工!怎样返工?集思广益,在要敲掉重浇的部位,凿了一个个小孔,装进炸药,爆炸时不致影响桥塔的质量……

这种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保证了大桥建设的高质量,也锻炼了职工队伍,培养了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精神。朱志豪自豪地说:南浦大桥通车21年了,经受了种种考验,至今运行正常,我们都非常开心和自豪!

接着,朱志豪同志又以自豪的口气告诉我:当年国家财力有限,我们上海也是如此,造桥资金是向国际金融机构贷款8.2亿元,在建设南浦大桥过程中,我们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结果还省下了560万呢!我被他的自豪情绪感染了,也情不自禁地说:我们区政府负责5152户居民、205个企事业单位的动迁,全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没有一户钉子户,大家都表现了高度积极性。说到这里,我们都沉浸在这无比幸福和自豪的神情中了。

我不禁浮想联翩,想到人活一辈子,如能像朱志豪同志这样,立志为人民做些实事好事,哪怕是一两件有益于人民的事,经得起时间检验也值得自己回忆,那么到了老年,就会像朱志豪一样,有这样的话题有这样的自豪感,实在是太幸福也太宝贵了!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朱志豪的自豪” 的相关文章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

航海家──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或“宝”),回族。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属晋宁县)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父亲都曾先后赴阿拉伯麦加朝觐。故自幼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被虏掠至南京,入宫成为太监。由于他聪慧勤勉,又屡立奇功,因而深得明成祖朱棣赏识,获赐“郑”姓,更...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

一个人和一座里程碑

  孙君志刚,这个性情刚强、好讲道理的年轻人,和我同样生活在有着众多“外来人口”的广州。如果机缘巧合的话,我们甚至还可能在某个草坪上的聊天聚会中相识,而聚会中甚至还有可能聊到“收容”这个话题。   但我和孙君志刚又是有所不同的,我有大学里的正式教职,有正式户口和在天河区公安分局办理的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