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中国爱迪生”工人科学家蔡祖泉逝世

2021年02月20日
   

蔡祖泉,1924年11月出生,浙江余杭人,我国著名电光源专家,有“中国爱迪生”之称,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副校长,上海市科协副主席等职。

上世纪60年代,蔡祖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他相继研制成功了我国电光源史上第一个氢灯、第一个高压汞灯、第一个氪灯、第一个长弧氙灯等10余类照明光源和仪器光源,大大缩短了我国电光源研究水平与国际上的差距,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等多项奖励。

7月17日,86岁的复旦大学教授蔡祖泉去世。

一位年轻的大学生闻讯后好奇地问:蔡祖泉是谁?

著名的工人科学家、中国电光源领域的开拓者、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爱迪生”……这些都不足以概括蔡祖泉的一生。在他的手上,诞生了我国第一盏氢灯、高压汞灯、氪灯和长弧氙灯,我们生活的世界处处被他照亮……

 

只上过小学三年级,一生科研全靠自学

“从工厂学徒到大学教授”

 

和爱迪生一样,蔡祖泉最初也是从一名学徒工走上光源研究的道路。抗日战争时期,年仅16岁、只有小学三年级文化的蔡祖泉到中法药厂(延安制药厂)玻璃制造车间学徒,在那里从事了10年的玻璃制造工作,并参加了中共地下党。他曾协助几位大学教授从事药剂实验工作,后来,上海交通大学物理系建设X光管实验室,周同庆和方俊鑫教授希望将他调去协助工作。

1951年,在上海市的一次座谈会上,一位教授向陈毅市长递了张条子,认为蔡祖泉对玻璃真空有研究,应该调入大学工作。在陈毅的过问下,很快,工人出身的蔡祖泉调到上海交大,担任技术员。1952年院系大调整,他又被调到复旦,继续从事X光管的研发工作,并负责玻璃和金属铜圈的焊接技术攻关、X光管的玻璃封接和对玻璃真空系统的维护。

1955年,在周同庆的领导下,我国独立研发成功了第一支X光管,填补国内市场技术的空白,年仅30岁的蔡祖泉受到莫大的鼓舞和启发。他看到研发X光管的真空系统主要设备都要依赖进口,便立志走出自己的创新之路。经过他的钻研,1956年,我国第一只立式三级玻璃油扩散泵试制成功,随即又研制了麦克劳水银真空斗。这些技术和设备的研制成功,为后来新型电光源的开发、研究和生产打下了基础。

蔡祖泉曾希望读大学,并考上了南京工学院,但因为工作需要,没有读成。他一生的科研知识,全靠坚持不懈的自学和实践。

他的手上,诞生了我国第一盏氢灯、高压汞灯、氪灯和长弧氙灯

 

“我听党的话,灯听我的话”

 

“我听党的话,灯听我的话”,在复旦大学,许多人都知道蔡祖泉的这句名言。

50多年前的中国尚不能自主生产灯泡,电光源研究领域更是一片空白。上世纪60年代,蔡祖泉创建了我国第一个电光源实验室,开始了该领域的系统研究。我国第一盏氢灯、第一盏高压汞灯、第一盏氪灯、第一盏长弧氙灯等一系列成果陆续从他手上诞生。可以说,中国电光源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直至今天达到极高水平,蔡祖泉功不可没。

1961年,蔡祖泉着手研制国内的第一盏光源――高压汞灯。同年,复旦大学电光源小组成立。当时的中国面对的是国际上的经济封锁,苏联专家撤走,技术和原材料全靠自力更生。高压汞灯玻璃与金属接口的地方需要很薄的钼片,国内无法生产。蔡祖泉带着科研人员硬是用打铁的方式,把厚钼片一层一层地敲薄。

他开发的新光源、新灯,让中国人的生活从此得以改变。当年高压汞灯“亮相”以后,夜晚的上海南京路从此告别昏黄的老式路灯,变得明亮璀璨;如今的中年人,还对上海人民广场上的“小太阳”――“长弧氙灯”记忆犹新,当年,这盏100千瓦的“小太阳”点亮时,曾引起巨大轰动,被称为中国人的“争气灯”。发明者蔡祖泉也因此出名,有了“中国爱迪生”之称。为制作玻璃和金属接口处必须使用的耐高温银焊条,蔡祖泉用的是家里的银元。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新闻记者用的是如排球般大小的老式放炮型新闻灯。为了争口气,1963年蔡祖泉开始着手研制“自己的新闻灯”,半年后,中国成功挥别老式新闻灯,生产出仅有钢笔大小的碘钨灯。

 

卸任后,每年都能做出一两个专利

“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上世纪80年代之后,蔡祖泉的科研工作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他积极从事国际光源与照明的学术交流,多次出席国际性科技研讨会议,及时将国际上最新专业信息传给国内企业。同时,针对现代化经济建设的需要,在成功研制新光源的基础上,他更加注重进行二次开发――工程化开发的研究,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1984年,蔡祖泉提议在复旦开设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系,如今,这个经教育部批准的惟一在高校设立的光源与照明工程专业,已培养出无数优秀人才。1987年,本着强烈的使命感,他与其他科学家创立了中国照明学会。

面对已有的辉煌成就,蔡祖泉仍未间断自学,学生常能在清晨的校园中看到他背英语单词的身影。卸任后,蔡祖泉仍坚持科研,每年都能做出一两个专利。

人们都说,蔡祖泉是个一刻也闲不住的人。他常笑着回答:“爱迪生到晚年仍坚持发明研究,我也得能活多久,就工作多久。”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中国爱迪生”工人科学家蔡祖泉逝世” 的相关文章

徐霞客远游探险

      当明王朝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在江阴地方有个青年,不满朝政腐败,不愿应科举考试、谋求做官,却立志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探索自然的奥秘。他就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理学家徐霞客。   徐霞客名叫徐弘祖,霞客是他的别号。他从小爱读历史、地理一类书籍、图册。在...

李昌平:朱总理,我有话对您说

      农民啊我的父母    为哺育我长大付出多少辛苦!    出风入雨不知春秋    披星戴月不避寒暑    农民啊我的亲人    不知怎样才能表达我一颗赤子之心    第一次见到李昌平,他...

自信自立是成功之门的钥匙

    有一次见到张海迪,我问她:你认为促使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张海迪说:是我的自立精神。她说:我坚信我能够战胜困难,我坚信我能够取得成功,我不想成为一个社会的累赘,我相信我能够自立,所以我就矢志不渝地去努力奋斗,成功就接踵而至了。   张海迪高位截瘫,一生从来也没...

许银川:挑战永无终结

  获得中视股份杯年度总决赛冠军的许银川!在千年之初为自己开了个好头。于是我们也决定乘这个机会采访一下许银川。   背后的无奈“再过几天就是新年了。这个冠军可是送给你父母最好的礼物啦!”我 笑着向许银川祝贺道。   可是许银川并不十分高兴,他告 诉我今年不一定能回家和父母及小妹 过一个团...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

航海家──郑和

  郑和(1371-1435),本姓马,名和,小字三保(或“宝”),回族。明云南昆阳州宝山乡和代村(今属晋宁县)人。世代信奉伊斯兰教,祖父、父亲都曾先后赴阿拉伯麦加朝觐。故自幼对外洋情况有所了解。明初被虏掠至南京,入宫成为太监。由于他聪慧勤勉,又屡立奇功,因而深得明成祖朱棣赏识,获赐“郑”姓,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