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华英雄 > 模范 > 正文内容

“最美医生”蔡卫平:与传染病交锋37年

2023年02月26日
   

核心提示:“这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年近花甲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刚刚被评为2020年“最美医生”,他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医生。

 

 

  “这是我获得的最高荣誉。”年近花甲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刚刚被评为2020年“最美医生”,他也是广东省唯一一名获此殊荣的医生。

 

  在感染科奋斗了37年,有着“抗非”功臣、艾滋病专家、全国人大代表等多重身份的蔡卫平,在今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疫”中,依然坚守着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他甚至计划好退休后,继续为健全基层医疗出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村卫生站建设,培训更多基层医生。

 

  尽管获奖无数,但蔡卫平总是轻描淡写地说,这只是对过往工作的肯定。“我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为患者多做一点事。”

 

  艾滋病防治的“守护神”

 

  蔡卫平是全国从事艾滋病治疗的临床医生之一,在我国较早开展了艾滋病的规范化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艾滋病机会性感染谱的调查以及其药物预防与治疗等研究工作。

 

  30多年来,他已带领团队,成为全世界最大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点的“守护神”。他所在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科,承担了广东省近三分之一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和随访工作。

 

  “艾滋病刚流行时,好多地方缺医少药。”蔡卫平记得,十几年前他们到河南驻马店等地驻镇驻村指导艾滋病防治,村长把村里感染HIV的人叫到一起,大家坐在村委会的院子里看病。一些患者因药物引起的皮疹相当严重,但村医无法处理……这些窘况让他认识到:要改变艾滋病防控困境,必须下沉到基层。

 

  蔡卫平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全国都是疾控中心(CDC)管理艾滋病患者,甚至直接参与治疗。这一模式往往无法理顺CDC与医院的关系,以至于在治疗上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情况。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蔡卫平四处奔走,与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密切合作。终于在2003年,广东将艾滋病防控和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落在各级医院。

 

  后来,蔡卫平牵头制定了《广州市艾滋病及常见机会性感染减免费药物治疗实施办法》,最大限度保障艾滋病患者权益,被称为至今国内最好的“四免一关怀”地方政策。

 

  “我喜欢挑战,做医生的最高境界就是治好别人看不好的病!”在蔡卫平的推动下,多项针对艾滋病患者的人性化政策落地。在广东,艾滋病病死率降至3%以下,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从抗“非典”到战“新冠”的一线老兵

 

  今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作为广东省新冠肺炎专家组成员,蔡卫平像17年前抗击非典时那样,再次冲到了救治一线。

 

  非典时期因为太疲惫,蔡卫平不幸被感染,并迅速发展为重症。病情最严重时,他不肯进ICU,坚持无创辅助呼吸,实践广东用药方案。20多天,蔡卫平挺了过来,亲身检验了正在探索的用药方案是正确的。“熬过了这样的痛苦,才真正体会到做病人的感受与对医生的依赖。”

 

  新冠肺炎传播更快、防控难度更大,患者也更多。但这次,蔡卫平很淡定。他强调加强院感防护,保证医护人员休息;将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分类收治,避免交叉感染。1月17日,该院嘉禾院区综合ICU接诊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蔡卫平凭借专业素质和敏锐直觉,科学调整隔离病区,迅速制定诊疗流程,为后来高效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最高峰时,该院收治确诊患者近300例,同时有3个重病号上了ECMO(体外膜肺氧合)。许多专家倾向于用重药,甚至4种抗病毒药联用。但蔡卫平反复呼吁,不能多种药物联用、大剂量用药,否则产生的副作用可能比好处还多。

 

  作为感染科专家,蔡卫平总是尽快回应公众对疫情的疑问,最早解释复阳现象、提出超长潜伏期是个案、科普群体免疫……

 

  当全社会聚焦救治新冠病人时,蔡卫平警惕医疗次生灾害的发生。“不能把病区都撤了,否则其他传染病人得不到及时医治。”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保留了1个重肝科和2个感染科,让艾滋病、肝病、疟疾、重流感等病人有了保障。

 

  人大代表心中的“患者最大”

 

  经历了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两次战“疫”,蔡卫平对重大疫情防控机制进行了更深入的反思。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向全国人大提交了“关于建设平战结合的综合性传染病医院,应对各种重大疫情的建议”。

 

  两个多月后,国家发改委发布《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对比文件中的许多专业提法,蔡卫平相信建议被采纳了。“不仅是提法,很多字眼都是一样的。”蔡卫平开心地说,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努力,推动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的落地,还挺有成就感的,“毕竟一辈子能遇到这样的机会不多”。

 

  从1983年毕业从医至今,不管是艾滋病,还是登革热、埃博拉、H7N9禽流感、非典、霍乱、新冠肺炎等传染病,蔡卫平总冲在最前。

 

  在同事眼里,再揣着提防心的患者,遇到蔡卫平就疑虑全消。“他理所当然是‘最美’的!”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感染三科主任何浩岚说,除了专业,更重要的是蔡卫平对患者的同理心。

 

  在蔡卫平看来,医生是唯一能让人把命交到自己手上的职业。“每次看到病人的眼睛,我就会告诉自己一定要用尽全力,把生的希望带给更多人。”

 

  “只有时刻心系患者,急患者之所急,才能发现那些平时不易察觉的痛点;只有走出诊室,走到基层病患中间,才能开创真正有效的医治方案。”这是蔡卫平37年从医的初心。

版权声明:賾者网(国籍.中国)网站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分享信息、助推思想传播,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若作者或版权人不愿被使用,请来函指出,本网即予改正。

““最美医生”蔡卫平:与传染病交锋37年” 的相关文章

郎平自传

  失踪的球袜   1998年11月1日我们从东京直飞鹿儿岛。   鹿儿岛在日本的西部,是个小岛。我们下榻的旅馆正对面是个“活火山”,可紧挨着山脚却住着很多的人家。我奇怪,这些人家为什么不搬走?日本的陪同人员告诉我,因为这些住户喜欢、留恋这儿独特的风景,就是不愿离开,一旦有预报再走也不晚。   ...

“为中国人吐气”的铁路工程师――詹天佑

    詹天佑(186l一1919年),字眷诚,原籍安徽婺源詹县(今江西委源),因祖辈经销茶叶,迁居广东。他于1861年4月26日出生在广东南海县,1919年4月24日病逝于湖北汉口。   詹天佑从小就聪颖好学。1872年,他作为中国首批官费留学生赴美国留学时,年仅12岁。在美国留学期间...

农学家鲁明善

  鲁明善(1271―1368),名铁柱,字明善,以父名为氏。13世纪初期的畏兀儿人(维吾尔族),祖籍西域,在中原从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学家。   鲁明善出身于书香兼重臣之家,父迦鲁纳答思官至翰林学士、大司徒,是元代著名的翻译家,通晓畏兀儿、汉、藏、印度多种语言文字。鲁明善自幼随父习读。公元...

出塞和亲的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汉元帝时宫女,封为昭君,晋因避司马昭讳,改称为明君或明妃。西汉南郡秭归(今湖北兴山)人。   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在位),王昭君以“良家子”被选入宫。她相貌出众,品格高贵。可“入宫数岁,不得见御,积悲怨”。正当此时,竟宁元年(前33年),匈奴呼韩邪单于来朝请求和亲,昭君自...

汉藏友好的使者――文成公主

  文成公主(?-680),唐太宗李世民宗室女。汉族。她聪慧美丽,自幼受家庭熏陶,学习文化,知书达礼,并信仰佛教。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的英雄,崛起于藏河(今雅鲁藏布江)中游的雅隆河谷地区。他统一藏区,成为藏族的赞普(“君长”之意),建立了吐蕃王朝。唐贞观十四年(640),他遣大相禄东赞至长...

郑和下西洋

    郑和世称三保太监,十五世纪初叶著名的航海家。自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的二十八年间,郑和率众七次远航。第一次从永乐三年六月到永乐五年九月,自苏州刘家港出发,经历爪哇、苏门答腊、锡兰、印度西海岸的柯钦以至古里(今科泽科德)。第二次从永乐五年十一月到永乐七年...